第169页
张巧巧很认真地想了想林瑶说的话,说:“那不就得等明年,我也不想种棒子了,你要是有多的就让我种点,你家都能种我也种。长成什么样还有销路啥的再说呗。” 顾青禾经常出入林瑶家,张巧巧偶尔会看到他,知道他是京城来的知识分子,对他非常尊重。 她想有顾青禾在,天麻的生长应该没问题。有林瑶和林卫国这两个特别机灵的人在,销路肯定也不成问题,她甚至比林瑶和顾青禾都有信心。 林瑶答应了她,种完自家的自留地,又把她家的自留地也种上了。当天,张巧巧就把这件事跟付大花和陈云彩说了,她们也心思活泛起来,把自己的自留地也种上了天麻。 天麻是他们悄咪咪种的,一家子都习惯闷声发大财。自留地周围选了一人高的玉米秸秆围了一圈,平时也没人往里张望没人发现。 自从种下后,顾青禾做主力,林瑶做助手,一直在记录、测量天麻的生长情况。秋天终于来了,虽然知道天麻长势良好,他们的试种非常成功,可真正到出天麻这天,他们还是非常激动。 付大花、苗玉兰、张巧巧、陈云彩都在,这活简单,就跟出红薯一样。当天麻从地里刨出来,张巧巧惊讶得嘴巴都合不拢了:“长这么大,这可比野生天麻大多了吧。” 付大花别看年纪大,动作比谁都麻利,她手脚轻快地把天麻堆一堆,生怕磕破了皮,说:“可不是,都有半个红薯大了。” 顾青禾平时话少,这时也非常高兴,点头赞叹:“是长得不错,想不到产量这么高。”用了一年半时间,他们终于种植成功,他保留了完整的研究数据,摸索出了不少种植经验,没人比他更清楚这件事的意义,这将是中草药种植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这样说来,被下放到农村竟然由坏事变成了好事。 在一年半之前,他还在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做梦都想不到会研究出这样的重大科研成果,如果留在京城,他的研究只会停留在理论阶段。他目光中带着感激和欣赏看着林瑶,突然觉得这个积极乐观的姑娘是他生命里的贵人,将他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天麻都运回了林瑶家,一过秤,五分自留地居然产出一千五百斤。 顾青禾看着兴高采烈的众人,心里考虑更多的事情。等付大花他们回老宅之后,他才问林瑶:“天麻怎么卖,你有啥想法?”他记得林瑶曾经跟他说过。 林瑶说:“要是少的话,还能零散卖给中药店,这么多只能去中药厂看看,要是中药厂能收就好,要是不能我打算去找副县长秘书李援朝,看他能不能协调外县或者外省的销售渠道。再不行我和我大哥往京城跑一趟,反正认识李援朝,开介绍信容易的多。” 顾青禾点了点头,他很欣赏林瑶有想法、有主见,但他同时又有自己的打算,关于天麻的销路他会求助自己的老朋友。 他到农村后,几个老友曾经给他写信,但顾青禾自暴自弃,来信一律没回,现在他想捡拾起以前的关系。他相信,老友们一定会非常重视这件事,到时候天麻的销路完全不成问题。 这是他早就盘算好的事情,虽然对老友比较有把握,但他还是没跟林瑶说,想等事情办成再告诉她。 第二天,林瑶就和林卫国一起拿着天麻去了中药厂找张向东,就是跟他们买人参那个中年人。后来林瑶也经常去中药厂交药材,跟他很熟。 张向东拿着天麻研究了半天,很激动地问:“中药厂正准备加大天麻素还有几款别的天麻药物的生产,可野生天麻数量太少,我们也是束手束脚的,按你们说的,能种植出来是大好事,就是不知道药效如何。这事我也做不了主,得汇报领导研究才能做决定,这样吧,你们把样品留下,我尽快去找领导。” 林瑶说:“我们这天麻是农业专家的种植成果,虽然跟野生天麻气味、大小都不同,但药效是一样的。当然,还是你们说了算,反正我也常来,就等你们的消息。” 张向东点了点头:“我尽快,药效一样的话,我会尽力说服领导。” 另外一边,顾青禾拜托何秋韵喂牛,自己到县城,往京城寄了几封信和天麻样品。 没想到中药厂第二天就做了决定。下午林瑶刚从山上回来,进屋泡了杯林卫军寄回来的麦乳精,刚喝上,就听到突突突拖拉机响。 是张向东跟他徒弟来了,他们到了双龙生产队跟人打听福七家在哪,结果他们到林瑶家的时候,后面还跟了好多看热闹的群众。 徒弟从驾驶座椅上跳下来喊:“福七,天麻呢,我们来收了。” 林瑶已经走到院子中间,很热情地把人迎进来,自然那群社员也跟着,他们很好奇,到底老林家有多少天麻,中药厂的人都专门开着车来收。 等看到那一堆天麻的时候,众人都呆住了,竟然这么多,有种秋天收的红薯的既视感。平时他们在山上挖到一两个天麻都特别知足,没想到这里这么多。 张巧巧和陈云彩也在呢,骄傲地跟跟苗玉兰一起站在林瑶旁边,这样被人羡慕,感觉相当不错。 顾青禾正好从县里回来,也跟在人群后面进了院子,他不想被人注意,就呆在角落里。 张向东对天麻的品相非常满意,他说:“我们厂领导定的,野生天麻收购价三块一斤,这种植天麻一块一斤,你看怎么样?”说完期待地看着林瑶,生怕她对价格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