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玄幻小说 -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七章、故人箫声

第三十七章、故人箫声

    落针可闻的宁静中,知非道人转向了同跋锋寒同来的妙龄女子。方才看似轻易一剑诛杀跋锋寒,知非道人并无得色。个人心中有数,那一剑凝聚了知非道人精气神,并以无上剑道功夫,全力以赴施展开来方才奏效。饶是如此,也差些便不能奏功。

    眼见得知非道人是要冲着自己,那妙龄女子忍不住暗中吞了吞口水。她纵然心高气厚,在面对知非道人这等凶人也忍不住紧张起来。

    人群中掩藏的寇仲徐子陵神色紧张。他们当然不愿这酷似他们“娘亲”的妙龄少女惨遭知非道人毒手。其余人也皆面有不忍之色。便是对方并非中原之人,而且是上门找茬儿的,但美丽的女子总是有特权的。

    知非道人在妙龄女子面前六尺之地站定,问道:“你可是来自与高句丽?傅君婥与你怎么称呼?”

    “我,我叫傅君瑜。那是我jiejie。”傅君瑜初时心神尚未镇定,到后来却是慢慢沉静下来,不复紧张,倒也的确有几分大家风范。

    听得傅君瑜自报家门,场中众人面色再变,不复先前怜惜的神色,取之以憎恶仇恨的神色。说来杨广三征高句丽,更多的便是抽调北地黎民,是以北方人对高句丽的仇恨,反倒较南方汉人为胜。

    知非道人眸中冰冷一片,道:“我记得你jiejie。她意欲搅乱中原,已然被我毙于掌下,前车之鉴不远,你今番前来,也是来求速死么?”

    傅君瑜以仇恨的眼光怒视着知非道人:“原来是你杀了我jiejie,你就是那劳什子知非道士了?我与你拼了!”“仓啷”一声,傅君瑜那口充满异国情调的宝剑出鞘,一泓秋水寒光,向着知非道人没头没脸地劈来。心知自己不是对手,但傅君瑜如何肯放过这个杀姐仇人?况且,此时的她,便是想逃,也未必逃得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殊死一搏。有鉴于此,傅君瑜拿出了拼命三郎的架势,剑光霍霍,笼罩知非道人。

    知非道人如何会将傅君瑜的剑术看在眼里?他鼻子里冷哼一声,左掌似骊龙探爪,抓向傅君瑜掌中长剑。傅君瑜手腕微变,以剑刃迎击知非道人的左手。知非道人若不撒手后退,说不得左掌便要给分成两半了。

    傅君瑜尚且能够变招,知非道人又如何不行?他手腕微微后挫,紧接着,似手挥琵琶一般,五指在傅君瑜剑身上一阵敲打。傅君瑜只觉得一阵阵令她掌心发麻的震颤自剑身传来,险些儿握不住剑柄。掌中剑被知非道人荡开,空门大露。知非道人便在这一时刻,长驱直入,右掌探出。

    生死一瞬间,傅君瑜花容失色。到底比不过她jiejie傅君婥饱经磨炼,在生死关头,傅君瑜仓皇失措,脑海中一片茫然。

    所谓“人不该死,五行有救。”就在知非道人只消掌力一吐,便能使傅君瑜香消玉殒的当儿,两阵恶风传来,知非道人犯不着出丑,索性回身后撤,衣袖翻飞,便已拂开寇仲徐子陵砸来的餐盘之类的玩意儿。

    知非道人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固然欣赏寇仲徐子陵的重情重义,但这不是对方出手欲就下这位高句丽女子的理由。于是他警告道:“两个子再调皮,莫怪贫道不念昔日的缘法。”

    知非道人说完,转身正要再度出手,忽然听到一阵箫音响起。箫声潺潺似明溪奔流,知非道人对这箫曲当不会陌生,心中暗道:“石青璇么?是了,好像她曾说过,的确是要给王通箫音贺寿的。”石青璇的箫声知非道人自然不能错过,当下敛了杀心,静静聆听着。

    有好几个月不见了,石青璇的箫声又是大有精进。那箫声奇妙之极,顿挫无常,偏生勾勒出的是一片和谐安宁的画卷:微露点滴沾襟落袖;潆溪潺潺、炊烟悠悠;蒹葭荣茂燕雀啁啾。知非道人对这曲调颇为熟悉,可不就是自己曾爱唱的那首《白石溪》么?

    果然,俄顷曲调婉转,变得幽怨难收。予人一种绵延不休、死而后已的缠绵感觉。箫还在继续,由转柔转细,偏有来自无限远方的缥缈难测。便像是过天地间,蜉蝣似万物之逆旅的无奈与怆然悲戚,早已脱离了《白石溪》的调子。

    一曲终了,在场诸人几乎都是热泪盈眶,不能自已。每个人都自箫声中都能品出自己人生的苦辣酸甜、爱恨得失。知非道人尤为过之,石青璇这首曲子,与其说是祝寿,更不若说是为知非道人一人所奏。

    知非道人回过神来,眸眼微润,那高句丽女子傅君瑜早已消失无踪,一场宴会出现这诸多变故,主人家哪里还有心思继续下去?知非道人上的前去,对王通道:“福生无量天尊,贫道行事狂狷,搅了先生寿宴,万分致歉。”

    王通道:“如何怪的道长?该是老夫谢过道长援手之德才是。”

    知非道人微微一笑,自怀里取出一册书籍,却是他凭借记忆默写的后世王阳明所著的《传习录》,乃是儒家心学一脉的重要典籍。知非道人将《传习录》交给王通,道:“此乃贫道得自一位大儒的经典。那位大儒并未收录弟子,晚年将生平所学所思、所见所闻,总结成一册典籍。贫道慷他人之慨,以之赠与王老先生。”

    王通大是惊喜,忙道:“道长,太贵重了。”一位儒学大家的思想结晶,对他们这些儒家子弟的诱惑太大了。

    知非道人道:“贫道是个道士,此书留在贫道手中,难免有明珠暗投之嫌。唯王老先生学识渊博,方不至于埋没于它。”

    欧阳希夷与王世充等宾也纷纷相劝,王通一咬牙,道:“如此,老夫也就厚颜收下了。道长日后有事,力所能及之下,老夫绝不含糊。”

    知非道人淡然一笑,并不将王通的承诺放在心上。事实上,王通的“力所能及之下”其实已经表明了态度。知非道人无心在于他们纠缠,气几句,便自告辞。不顾王通的挽留,洒然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