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天可汗在线阅读 - 第242节

第242节

    推开门便一股子浓厚的药味儿,一个手里还端着碗的奴婢忙屈膝行礼,苏晋走上去接过她的碗道:“我来,你先出去做别的。”奴婢应道:“是。”

    林氏皱眉道:“还不到中午,你怎么就回来了?”

    苏晋道:“今日晋王进宫去了,官署内也没什么忙不过来的事儿,我便向王少伯言语了一声,回来看看你。好些了么?”林氏道:“郎中已把脉瞧过,不过偶感风热,养几日就好,夫君不必太过挂念。反倒是夫君在公事上一定要慎重,晋王出手就送我们家这么大一个院子,你却无心公务如何妥当?再者你凡要慎重行事。”

    苏晋舀起一勺子汤药自己先尝了尝才喂到夫人的嘴边:“你且放心,眼下并无差错。晋王对人很厚,只是在正事上掌握好规矩就没有问题。上回推荐贺季真置办甲胄之事,我本有些担忧,还好季真实非虚浮之人,将差事办得很满意,我也算有个举荐之功。”

    他说起正事,眉宇间便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郁色,想起上次一时立功心切说的“盟主”之策,确实存在后患。他事后才考虑到自己可能被当作替罪羊!当时确实是太冲动了,或许是因为落魄受了太多白眼一时时来运转就有失蹄之处,毕竟与薛崇训的交情还不深,提出这样危险的计谋实在是失误之极。如果他能有王少伯一样的资历,也许就安全多了,因为薛崇训不敢轻易拿一个心腹去替罪,否则让手下寒心;而他苏晋这样一个在晋王府毫无根基的人却是两码事。

    苏晋一瞬间的微妙情绪常人难以看到,却瞒不过多年熟悉的夫人,林氏顿时就问道:“是不是还有什么事?”

    “没事。”苏晋早已恢复如常,好言道,“这药我尝过了,是有些苦,不过只要按时服用就能好得快。长苦不如短苦嘛。”

    苏晋一面说话一面在心里想:如果这次能平安无事,倒真能看出薛崇训对人比较诚心。

    林氏笑道:“你还把我当成十年前那样哄呢。”

    两人正说话时,一个奴婢走到门口说道:“阿郎,官府派人来了,说要见您。”

    林氏道:“定是有正事要你办,你不该在上值时间跑回来的,回来我的病就能马上好么?瞧人家都找上门来了,你赶紧出去应酬吧。”

    “我去去就来。”苏晋稳稳地放下药碗,又交代了门口的奴婢几句话,这才匆匆赶去客厅。

    来人是亲王国的一个小吏,以前苏晋也是小吏的时候便认识,小吏这时因身份变化而恭敬地打拱道:“苏侍郎……不,苏学馆,瞧我以前叫顺口了,苏学馆勿怪。”

    苏晋不以为然道:“没事,你来是为何事?”

    小吏道:“王爷从宫里回来,本来要见您,可不巧您回家来了。王爷一问得知苏夫人染疾,就亲口|交待给您告假几日,让您在家多照顾一下夫人。王爷亲自说的事儿,咱们怎能拖着,这不就派我赶着来给苏学馆报信了。”

    “王爷厚恩,臣十分感怀。”

    小吏道:“就是这事儿,管点卯画酉的黄公也题注了,三五日之内您都不用cao|心。您知道了我便返去回话。”

    “好,来人送客。”苏晋点点头。现在他是官,来人是吏,自然不用和他礼节,不然反而不好。

    ……

    大明宫承香殿的星楼内外静悄悄的一片死寂,因为太平公主今日脸色不好,所有人连咳嗽都得拼命忍着,大气不敢出一声,不然撞到太平公主的气头上只能活该倒霉。其实她并未对人发怒,只是平日的积威导致了这样的效果。

    宫室中玉清却毫无畏惧地问道:“殿下今日还要修炼么?”

    “我哪有心思?”太平公主冷冷地说道,“你起先也在这里,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玉清淡定地摇摇头:“想得太多反增烦恼,有悖逍遥之旨。我的心里只挂念一件事一个人。”太平公主正低头沉思着什么就随口问了一句:“那让你挂念的一个人是谁?”玉清的脸上有些红晕,但神色依然如常:“现在不就是殿下么?”

    太平公主抬头微微一笑:“我便是很看重你的忠心。”

    她这时细想薛崇训提出的“盟主”之事,很快发现如若薛崇训确有那样的野心,联军攻伐突厥时是非常好的一个时机,得到各国首领的认可之后,不仅能正大光明地昭示天下,手里还有大批唐朝精锐及外族支持,形势一目了然。他为什么要这个时候提出来增加变故?

    很多往事就在此时慢慢浮现到了她的眼前,自从对付李隆基开始,大郎确实给她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回忆。渐渐地她便陷入了深思。

    其实太平公主一直都很徘徊,李家的人如果李旦的儿子们以前不是要置她死地,她最后将大权交给李家亲近的人是比较能让她接受的决定;但现在不同,皇位上坐的和各地的王侯都是比较疏远的亲戚,只能算一个族,根本不是一家人。她要是帮助李唐恢复江山,某种意义上是心理安稳了,可是自家呢?李家后人会给她身后一个好名声么,还有儿子薛崇训能不能平安无事?

    太平公主想得比较多了,她的母亲武则天其实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徘徊,最后选择了把江山还给儿子们,但是又放心不下武家,于是把两家的子弟叫到一块儿指天发誓和睦相处……结果是武则天侄儿那一辈几乎没有一个善终的。

    第八十四章 汤镬

    时大唐东北边境势力交错,从安东都护前往突厥汗国北边的铁勒九姓地区经过的地方主要便是突厥、契丹、粟末族活动范围。其中契丹被突厥国征服,目前实际上被突厥人控制;而粟末首领(靺鞨族)大祚荣东渡辽河后建立政权自号震国王,并遣使向唐廷称臣,唐廷册封他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于是他们便以渤海为国号。相比之下渤海国是唐廷羁州,唐使通过其境更加安全。

    安东都护府的使者从渤海国边境穿过前往铁勒,第一趟很顺利,粟末人以上国使者的礼遇放他们过境。不料唐人带着铁勒使者返回的时候就遇到了突厥游骑,护卫不敌悉数被抓。

    唐使李天书和铁勒拔曳固的使者都落网被押到了黑沙城。这俩人走一块儿自然让默啜可汗对铁勒人勃然大怒,因为铁勒九姓都是突厥一脉,默啜可汗一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附庸势力,铁勒和唐朝结盟对他来说就是背叛。

    正在默啜可汗气头上,李天书却当面斥责他:“突厥既为大唐之臣,岂能如此绑缚上国使者?”

    默啜冷笑道:“你们绕道去瀚海(铁勒)是要作甚?”他又转头问带俘虏来的突厥将领:“搜到他们的国书等文了么?”突厥将领忙道:“我等遭遇这拨人马时很快就发生了冲突,唐使见卫队不敌,把国书给吃进肚子里去了……”

    默啜当即说道:“来人,给我把他的肚子剥开!”

    李天书怒道:“谁敢?尔等逆臣竟要反叛大唐?”

    默啜道:“现在讨饶还来得及,把你们的阴谋诡计说出来。”

    李天书听罢忽然“哈哈”大笑,一把扯开上衣:“来吧,李某今日为朝廷尽忠,改日十万铁骑为我复仇!”

    言罢就见两个突厥武士上来拖拽他下去。过得一会儿,武士进账回禀道:“唐使面不改色,破肚后已死,肠子内的东西已烂成血泥,咱们一无所获。”

    这时铁勒使者的脸色已经变得惨白,别说亲眼所见就算他现在只是听说这样的残暴,手脚都在哆嗦。默啜回头看向他时,他身上顿时一个冷颤。默啜道:“我对待背叛者一向不会手软,外面有一口煮沸的大锅,便将你煮成白骨。”

    铁勒使者扑通一声软倒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说:“我只是受首领拔曳固的差遣和他们长安,绝无背叛可汗的意思。”

    “去长安作甚?”默啜冷笑道,“只要你说了半句假话,我便叫人把你煮了。”

    铁勒使者道:“拔曳固在瀚海联合铁勒十三部,欲与唐军南北夹击对付可汗,我受国书前去长安结盟。”

    突厥大臣们一听顿时哗然,纷纷嚷道:“汉人狡诈不可信!”“数月前才与咱们盟誓互不动以干戈,咱们在边境以和待之,不料汉人竟然先预谋害咱们!”

    “把这个背叛者拖出去煮了,给所有背叛我们的铁勒人一个榜样。”默啜下令道。

    铁勒使者大哭:“我把知道的事都说出来了,可汗何以失言?”默啜道:“本汗何时说过要放过你?”

    于是先前杀害唐使李天书的两个武士再次上来抓住铁勒使者,不管他怎么讨饶哭诉不容分说就往外面拖。铁勒使者见状大骂起来:“你们不得好死……”他被拖出大仗,果见一枝旗杆下面有一口烧沸的大锅,锅底的柴禾烧得通红,锅中浑浊的水“咕咕”冒着泡,白烟中隐隐见得一枚骷髅被沸水冲上来。铁勒使者大惊失色,趴在地上死活不过去,武士们便强拉。使者双手抓在地上被拖着走,指甲崩裂满手是血,脸上也是泪水鼻涕泥土弄得狼狈不堪。旁边有个突厥人见状淡然道:“怎么不把手脚绑住?一会没把他丢进去,先把锅给掀翻了。”于是武士们依言将他的衣服撕了个精光,又拿绳子绑个结实,不管他叫得如何撕心裂肺,让他的脑袋向下就抬着往锅里一扔,顿时一阵剧烈的挣扎沸水四溅,使者把头挣扎了起来惨叫了一声,只见他的头发脸皮都烫掉了,加上扭曲的表情,一张脸说不出的恐怖。就连旁边的侍卫的脸色都变了。

    汗帐中的大臣不管外面的惨叫,他们忙着说正事去了。默啜的妹夫火拔颉利发说:“既然唐朝出尔反尔咱们也不用再与他们客气,待得马膘一肥,可汗即率铁骑抢夺河北等地以牙还牙。”

    另一个亲戚石阿失毕却说:“唐朝夏季也给了钱粮,秋季指不定还会如数交付稳住咱们。咱们不如拿唐朝的好处,先讨伐铁勒九姓掠夺他们的牛羊马匹,两边都有好处最是划算。”

    火拔颉利没好气地说:“你的算盘倒是打得好,可是咱们都把唐使给杀了,他们还会给好脸色?”

    “不就死一个人么,唐人一向以大局为重,他们不怕咱们与契丹人一道南下?那损失哪是死个使臣能比的?”

    杨我支(默啜的儿子)也开口说:“姑父石阿失毕说得有道理,还是别先对唐朝动手,不然周围那些愤恨咱们的部族就能被唐朝鼓动四面算计我们,以图立功。首先除掉铁勒诸部反对我们的人乃明智之举。远在草原唐军不能消灭,边境又常年受袭扰,迟早还得议和。反正以现在突厥国的实力要长驱中原也是不可能,维持现状尽量多得利最好不过。”

    默啜用权杖轻轻点了点地面,冷冷说道:“我最恨背叛者,不给铁勒人一点颜色,难|泄|我心头之恨!”

    ……公主阿史那卓从长辈那里听说了当天发生的事,回去自然就告诉李适之,因为李适之很喜欢听国家大事。突厥政权的构成多以家族亲戚为基础,再以各部落首领的亲戚组成,和唐朝的门阀科举等稳定体系不同,他们亲人之间获悉国家大事实在太容易了。

    李适之耐心地听罢毫不犹豫地说:“你的父汗今日决定的事完全是错的!”

    阿史那卓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问道:“李公子认为父汗要怎么做才对?”

    李适之翘首沉吟片刻便回头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人早就把道理说清楚了,偏偏今人不取前人之道。默啜可汗如征铁勒十三部,以他嗜杀的性子必然加深仇怨,瀚海都护府千里之广,突厥军队能把他们杀完不成?既会留祸患又不能除,何苦积怨?再者如今朝廷当国者薛氏最常用的技俩就是自居正义,妖孽敌人,再号称名正言顺却以好处拉拢各种势力合攻对手。待唐突开战,突厥国必陷入四面围攻的境地!

    默啜可汗现在正确的做法是立刻遣使铁勒,让出一些利拉拢他们,就算不能让其诚心归附,至少别让铁勒人一心仇杀突厥。还有契丹等族不是投靠默啜可汗了么?这些部落都要联络拉拢。然后只要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一定的胜利,那些墙头草必然不敢背叛突厥与之为敌。接下来只需要防备唐军这股来自农田上的骑兵,不是就化险为夷了么?”

    阿史那卓喜道:“李公子真是厉害,坐在家里就把天下的事都断清楚了!我这就去劝父汗,让他按照你说的做。”

    李适之笑道:“默啜可汗必不会听,不然我为何要说出来帮突厥人?别忘了我是李唐之后。”

    “你为什么不帮突厥人,难道我不是突厥人吗?”阿史那卓期待地看着他。

    李适之默然无语。

    阿史那卓又柔声说道:“父汗不听便算了,不过先对他说一下,等到他意识到自己错了才会发现李公子的高明,那时……”阿史那卓脸上一红。

    李适之见状叹了一口气,心道也不是所有蛮夷都那么面目可憎,像这位公主就惹人喜爱,其恩情叫人感动却不知如何回报。

    就在这时李适之忽然发现刚才自己说那番话确实是站在帮助突厥人对付薛崇训的立场上的,完全是下意识的想法。他细思之下,觉得自己因为阿史那卓要效忠突厥可汗完全不可能,但确实不想让薛崇训取胜!李适之虽然是汉人,但他最自豪的是李家的人,可现在李家的江山在薛氏的控制下,矛盾之下他更想恢复李家江山。

    薛崇训的势力壮大,除了是太平公主一家子的原因,几次发展都是通过胜仗大捷为机会起来的。特别近期击败吐蕃,让他声望大涨,变得更难动摇。这次如果再灭突厥汗国,其武功声威怕是堪比前人……李适之想到这里,不由得一阵伤感叹息:想我大唐基业百年,难道要葬送在今?

    这时阿史那卓正要离开,李适之猜她急着去告诉默啜可汗计策,便叫住她。阿史那卓回头道:“李公子还有什么妙计么?”

    李适之犹豫了片刻,淡然说道:“你别自己去说,先告诉你的叔叔暾欲谷,那天送我来黑沙城那个突厥大臣。然后让暾欲谷去向默啜可汗进言,也别说是我的计策,如此更易见效。”

    阿史那卓想了想皱眉道:“那父汗就不知道是李公子的功劳了。”

    李适之好言道:“事后得知,不是更好?”

    第八十五章 鞭笞

    突厥人多次在唐朝边境烧杀抢掠让边民深恶,但在李唐宫廷的名声却不错。以前契丹人反叛大唐并大败前去平乱的唐军,突厥人帮助唐朝打败过契丹,然后武则天篡权时默啜也打着帮助李唐恢复江山的旗号拒绝与武周合作,故而在宫廷戏子的角色中,默啜可汗很多时候是正面角色;偏偏很多宗亲贵妇只是通过演戏来了解边关,故而对突厥人并不算厌恶。李适之在三城边关呆过自然见识更多,但他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也对突厥人没有什么仇恨,加上阿史那卓等的悉心关照,他出谋划策时也就没有太多愧疚之心。

    阿史那卓依计将李适之的话告诉了暾欲谷叔叔,暾欲谷听完来龙去脉很快认同了李适之的建议,说道:“草原上受人尊敬的可汗不会到处都有敌人,正应了汉人‘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的话。而这番话由我去说确是更加适合,至少我是可汗的大臣,大臣的话可汗总会认真考虑,不过就算如此可汗也不一定会听。”

    “暾欲谷叔叔都觉得有理,为何可汗不听?”阿史那卓皱眉道。

    暾欲谷道:“可汗已杀使臣,并对意图背叛他的铁勒人恨之入骨,故听不进劝说。我且试试罢。”

    阿史那卓说完就从暾欲谷家回去,却没见到李适之,急忙问人去了哪里,家里的人说李适之出去骑马了。阿史那卓才松了一口气,随即便带着一小队人马出门寻李适之。

    骑马跑了一会儿,她忽然听得一阵人声嘈杂,便寻声过去,一见之下吃了一惊。只见有个骑马的突厥人正拿着鞭子鞭|打穿长袍的李适之。阿史那卓怒气冲冲地赶了上去,只见那马上骄纵的骑士原来是暾欲谷叔叔的孙子亓特勒,一个黑乎乎的敦实年轻人,马术骑射都很出众不过仅此而已。

    李适之正站在地上昂首对视,身上的衣服都被打破,脖子上也看出血红的伤痕。

    阿史那卓娇|呼道:“快住手!亓特勒你为什么要打我的人?”

    亓特勒回头冷冷说道:“这汉奴虽然是公主的奴隶,但始终是个奴隶,竟敢挡我的道,就得教训。不然他在公主家里好吃好喝养着就要把自己当主子了。”

    阿史那卓嗔目道:“我家的事碍着你什么了?凭什么打我的人!看我不在你|爷爷面前告状,让你|爷爷好好教训你!”说罢她急忙从马上跳下去,一把拉过李适之,眼睛里满是心疼,用汉语问道:“要紧么?”

    李适之道:“一点皮外伤,只是突厥国太无王法,竟敢在都城随意打人。我在这里四处走走并没做出任何失礼之举,此人冲上来不容分说就打。”

    “他是暾欲谷叔叔的孙子,暾欲谷既是大臣、部落首领,又是可汗的亲戚,所以才如此骄横。你们唐朝的贵族不也会这样么?”阿史那卓道,“别和他一番见识,他是个没意思的人,除了骑马射箭什么都不懂。”

    李适之暗自观察亓特勒的神情,心下猜测:恐怕这敦实后生对公主倾心,这才拿我出气。公主叫亓特勒的爷爷为叔叔,辈份不合,但突厥人应该不看重这个只要不同姓就能联姻,其实在唐朝有时候也不太避讳染了一些蛮夷的习俗。

    阿史那卓将李适之救走,并不管那亓特勒。回家之后李适之便问道:“方才你说暾欲谷是默啜可汗的亲戚,是怎么回事?”

    阿史那卓道:“突厥国前任可汗不是骨咄禄可汗么,他便是我的亲生父亲;而现在的默啜可汗是前可汗的弟弟,也就是我的亲叔父。骨咄禄可汗去世前本来是遗言将汗位传给我哥哥阙特勒,但当时哥哥年幼,默啜可汗便强夺了汗位,自立为王。不过哥哥阙特勒仍然是他的侄儿,并认可了可汗的权力;哥哥阙特勒娶的妻子就是暾欲谷叔叔的女儿,所以是亲戚了。”

    “原来是这样……”李适之沉吟片刻,忽然叹息道,“恐怕我们的计谋让暾欲谷去说也不可能凑效,哎,事在人为。”

    阿史那卓问道:“李公子先前还说暾欲谷叔叔去说有用,现在怎么就改口了?”

    李适之道:“那是因为之前我并不知道暾欲谷与你们阿史那氏的复杂关系。按照刚才你所说的,默啜可汗与你们的父亲是兄弟,并夺了你们家的汗位,虽然他念兄弟之情没有对你们斩尽杀绝,但对前可汗的儿孙抱有的警惕心肯定不会消失;而暾欲谷是前太子……就是你哥哥,之岳父,肯定是算进你们这一脉的党羽。关系这样一理,暾欲谷会受可汗的重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