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玄幻小说 - 连接天堂的纽带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二章 绝壁绝路

第二百一十二章 绝壁绝路

    1

    阿史那杜尔亲率大军沿天山以南西进,当然,第一个障碍便是在短期内频繁易主的焉耆城。

    而要想由东面攻入,隘口天险和洋洋博湖,以及美丽而又充满危险的孔雀河,便是必克的难关。

    好在有郭孝恪打先锋,上次巧夺关隘,诈取城池的把戏,他早已烂熟。

    所以,建议阿史那杜尔放弃天险关隘,挥军跨越孔雀河,直捣焉耆城。

    听了郭孝恪对两次夺取焉耆城的经过,以及探子汇报关隘的防守情况,这位久经沙场的草原英雄,面对神就天成的险关也是一筹莫展,只好听取郭孝恪的建议,挥军过河。

    秋高气爽,依河蔓生的芦苇,头顶成熟的花絮,随风摇曳,远远望去,宛若一道曲美的绿色长城,阻挡着滚滚铁流向西漫进。

    阿史那杜尔,勒马远眺,似有一丝不安悄然掠过心头。见郭孝恪略显兴奋,指了指不远的前方说“能过人马的地方就在前面。”杜尔的脸上,才勉强露出淡淡的微笑。

    然而,刚刚翻上一道平缓的沙梁,抿在郭孝恪嘴角的得意微笑,便顿时变成了僵硬的惊愕。

    原来,机警的郭孝恪,隐隐看到他确认的地点,有人影在晃动,而且,河的对面,像是多了点什么。

    见郭孝恪脸色有变,杜尔即刻命令大军原地驻扎,尔后,亲自带人和郭孝恪一起前往看个究竟。

    二人并马,刚刚越过沙丘接近河道,就听‘嗖’的一声,从芦苇后突然飞出一箭,直奔杜尔脑门。

    郭孝恪惊呼一声‘仓啷’拔剑格挡,就见另只箭已带着呼啸直逼胸前。慌忙挥剑拨开,回看杜尔,却见他手握飞箭,从容立马后退。便也慌忙勒马向后。

    在草原长大的杜尔,和久经沙场的郭孝恪都非常明白,遇到飞箭袭击,最忌讳的是扭头便跑,若是那样,往往在你勒马掉头之际,可能另只飞箭,已然射穿了你的脖颈。

    根据飞箭的力度,杜尔便知安全的距离。他勒马跃上一道低矮的土丘,站立马鞍翘首观望。静立良久,便默默勒马返回。

    原来,吃两堑才长一智的突厥人,得知两次焉耆城失手,都是被视为天然屏障的孔雀河捣的鬼。

    于是,便用大唐人曾经用过的芦苇捆和石料,彻底堵死分流河道,又在两处关键部位,学着汉人的方法,将芦苇扎成捆,磊成墙,后面都是弓箭手。

    只要兵马挨近河道,便箭如飞蝗,让你寸步难行,更别说是割苇填河,堵水分流了。

    见杜尔闷闷不语,郭孝恪小心道“关隘强攻我试过,根本行不通,就是兵将披甲顶藤侥幸趟过河,陡峭的石壁也无法上人,最终还是被崖上落下的飞箭或是石块击中死伤。”

    杜尔怅然的环眼四顾,而后定目南方道“那片绿色是啥地方?”

    郭孝恪不假思索道“那就是有名的博斯腾湖,孔雀河水就是从那里流出。

    杜尔轻磕马肚,边朝南奔驰,边嘴里嚷道“去那里看看!”

    碧波荡漾的博斯腾湖,向南一望无际,湖心的孤岛,像个醉酒的老人,垂头蜷坐在那里。

    茂密而又挺拔的芦苇,形成一道密集的软墙,将碧蓝的湖水紧紧搂在怀里。远远望去,宛若一个巨型的水盆静在那里。

    杜尔欣赏感叹之余,回头遥望,隔绝两地的孔雀河,已瘦成个曲美的细带。

    见杜尔只是盯着水波微响的湖面发愣,郭孝恪也不敢吱声,心想这位曾经威震草原的猛将,怕是也被眼前的处境给难住了。

    这不由让他想起了满肚鬼点子的李晖,要是那小子在场,或许有辙。

    杜尔静观良久,猛然一拍大腿道“就这么干!”

    于是,往日宁静的博斯腾湖边,突然间多了几百割捆芦苇的人,成群的黄鸭,惊慌失措的朝南飞去,已顾不了小鸭在家中“咕咕”哀鸣。

    原来,杜尔想在这里将芦苇成捆,绑扎成可以抵挡飞箭的战车,推向河里,堵住水源,填平河道,飞马过人,扫除障碍。

    郭孝恪也觉这法子可行,于是,趁太阳西斜之际,几百人便有条不紊的忙活了起来。

    月亮斜斜爬上树梢,就见上游河岔和曾经填河过人的地段,几乎同时出现了大批黑乎乎的大家伙。

    霎时间,箭如飞蝗,喊声震天,流星般的火槌,铺天盖地而来,顿时将河两岸照的通明,填沟堵水的人影无处遁形,死伤惨重。

    一拨失败,杜尔仍不死心,让人手持盾牌,继续前行。几番努力,眼见河水减弱,河道见平,却从苇墙后,突然冲出大批手持钐镰的突厥人。

    顷刻间,便将芦苇捆不是挑断捆绳被水冲走,就是钩捞上岸。等对方的弓箭射来,又匆匆躲进苇墙。

    如此拉锯般折腾了半宿,竟连一个人也没能强行过河,倒白白打上了几十条人命。杜尔只好作罢,另作他图。

    突袭过河未成,倒引来不少突厥援军。黎明的薄辉,勉强染白大地,就见对岸的芦苇墙上人密如林,弓箭成排。

    几百上千的突厥人手持弓箭,弃马而立,虎视对岸。看那架势,只要有人冲近,瞬间就会变成刺猬。杜尔立马观望良久,像是一筹莫展。

    见杜尔没了动静,郭孝恪凑前道“我们何不利用芦苇挡箭趟河,再用弓箭封住崖顶,将芦苇堆积成梯,便能攻入隘口。”

    无计可施的杜尔,顿时脸上有了暖色,立即安排人继续在这里佯攻,同时,亲率精锐前去攻打隘口。

    攻城经验丰富的郭孝恪,让人将芦苇扎成门板似的苇排,十人一组,头顶苇排趟河。

    ‘唰唰’的箭雨,根本奈何不了水里的人,只要冲上岸,便将苇排迅速竖起做掩体,向崖顶放箭还击。

    此法确实有效,几波冲过,关下便形成一道绿墙般的屏障,崖顶的箭雨也渐渐弱了下来。

    杜尔顿时来了精神,在郭孝恪肩上拍了一把,欣喜道“看来,这攻打焉耆的头功,非你莫属!”

    郭孝恪咧嘴一笑,便命令头顶芦苇捆的兵将开始过河。

    在苇排的掩护下,头顶苇捆的人很快便将苇捆送到了崖下。如此反复,眼见苇捆成堆,漫向崖顶。

    藏身苇排,手持刀枪,跃跃欲试的兵将也越来越多。只要一声令下,便可头顶苇排,踏捆而上。

    然而,就在弓箭手强势压住了城头的反击,杜尔将要下令攻城之际。

    人头稀落的崖顶,突然像落枣般抛下一拨羊皮水袋,紧接着,火槌漫花,从天而降,刹那间,堆起的芦苇变成了熊熊燃烧的火山。

    杜尔刚刚举起的手臂,便僵木在了空中。

    水袋越抛越远,火势渐渐朝着苇排蔓延,攻城的兵将不得不随之后退。

    海浪般翻卷的火苗,舔着草地,竟然飘向了河面。

    惊恐失望的杜尔,心寒的闻到了桐油的味道。

    好在火缦顺流而下,再也无力爬上东岸。然而,此时的杜尔,也疲乏的瘫软在了马背上。

    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见杜尔满脸焦急沮丧的样子,郭孝恪忿忿道“野狼养的突厥人!竟然学会了放火!”

    话才出口,猛觉失口,慌忙讪讪笑道“我是说,他们会放火”

    未等话说完,杜尔便沉声道“把地上的箭捡走,退后十里扎营。”

    郭孝恪知道杜尔眼下心里没底,也不敢多言,默默转身,传令盾牌手,收起插在地上如蒿草般的箭只。后军已开始转身撤退。

    杜尔怅然瞅了关隘一眼,刚要勒马回走,突见石崖上人头涌动,守关军士像下饺子般滚落崖下,同时,关内传来一片喊杀声。

    杜尔精神顿时一振,正自惊愣,就见李晖在崖顶笑嘻嘻的冲他招手,同时,隘门大开,冲出一伙人,便打开了泄水的闸门。

    河道积水飞流直下,转眼间,齐胸深的水沟便露出了平整如排的石头。

    郭孝恪见状,兴奋得高呼一声“冲呀!”便率先纵马跃进了关隘。

    关内的战斗已经结束,除部分突厥人被砍杀外,焉耆本地军队全部投降。因为,他们也不想做突厥人的奴隶。

    李晖事先在通往焉耆城的路口设下了埋伏,目的就是不让失关的消息传入城内。

    杜尔入关后,来不及和李晖亲热,立即命令郭孝恪帅军赶往孔雀河上游。

    2

    两岸的人马,拉锯般你填我捞,你进我退,就这么折腾了半天,到后来,攻防战斗,竟然演变成孩童游戏一般。

    骄阳似火,苇絮轻曳。部分军士索性将苇排搭成凉棚,坐在里面说笑了起来。

    而习惯了风吹日晒的突厥人,便也坐在芦苇堆上喝起了马奶酒。

    紧张的气氛随之变得和缓,就连不远处的鸟儿,也试着鸣叫了起来,空寂的荒漠,变得异常的安静。

    正当两岸军士,沐浴着暖暖阳光,向群吃饱的羊羔似的,蜷缩在地上打盹之际,突听轰轰如雷的马蹄声自北传来。

    突厥人顿时纷纷起身,引颈张望,而一河之隔的大唐人马,倒像没事似的,依然吃喝说笑。

    直立在苇堆上的突厥人,脸色像是渐渐凝重了起来,又过了一会,突然有人失声喊道“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