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重生农家母在线阅读 - 第72章 小儿媳

第72章 小儿媳

    按着当地风俗,钟传强腊月三十的喜期,腊月二十九下午就得接亲戚,当天下午要开一轮喜宴。 冯玉姜在这个事上头犯了难,钟家户门并不算大,本家就那么几家,亲戚朋友也不多。按说,是该要请到家里来,头天来,吃了当晚的喜宴住一宿,第二天连吃两顿喜宴,晌午过后再把亲戚们给送回去。

    然而怎么住成了问题,并且家里的叔叔伯伯,婶子大娘们,年纪都很大了,俗话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年纪大的老人,这天寒地冻的接过来,很难说能不能照顾好,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可就不好说话了。

    所以,一家人商量过后,用了个折中的办法,在农庄里头同时办宴席,请老家的亲朋过去吃饭,离得近,也方便些。就是要辛苦新郎官新媳妇跑一趟,去过敬酒。

    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大家都高兴,钟传强的婚礼就办得尤其热闹。按习俗,新媳妇也是穿着红棉袄红棉裤,戴着满头的花朵,踩着满地的鞭炮纸,在钟家大门口下了车。钟家里里外外挤满了看热闹的大人小孩,传慧当仁不让是婆家的伴娘,一见新媳妇出来了,赶紧撑开一把红伞,护着新媳妇,挤开人群往家里走。

    然而看热闹的人群是不会那么容易就放过新媳妇的,不停地有人掀起红伞来看新媳妇,刚子跟孙军今天有专门的任务:撒麸子。古老的米升里早准备好了麸子,刚子跟孙军端着,一见新媳妇出了车门,便大把的麸子往新媳妇头上撒,传慧这边撑伞护着,刚子就在那边想方设法地往伞里头撒;传慧赶紧把伞往刚子那边遮,这边孙军一把麸子又兜头撒下来了。新媳妇叫他两个撒的满头满脸的麸子。围着看热闹的人便大声笑起来。

    新媳妇一路好容易冲进了新房,本来抹胭脂点口红的一张俊脸,愣是糊满了麸子。周君梅无奈地眨眨眼,睫毛上也挂着麸子。

    “新媳妇好大的福麸子气啊!”挤着看热闹的人便哄闹着。周君梅一抬手,就想去拍自己个满头满脸的麸子,女方家跟来的送亲女赶紧拦住她。

    “这都是福气啊,可不能往下拍。”

    传慧拉着新媳妇看,头上脸上,连脖子里头都满是麸子,传慧就忍不住笑得不行了。最得意的是刚子,那大半升的麸子,他可是没叫浪费了,全扣他新嫂子头上去了。

    新媳妇进了屋,就要“坐床”,周君梅便叫一堆人拉着,在红艳艳的喜床上坐下,立刻便那老些人围过来要喜糖吃。冯玉姜早安排了人专管撒喜糖,这会子便有人扛着个纸箱子过来,抓着糖果往人群里头撒,引得大人小孩一阵欢声笑语,高呼着抢糖。

    接下来,该是吃“长生面”的仪式了,早有那“全福人”煮好了面,刚子端着大红的托盘,吆喝着进了新房。钟传强叫人拉了进来,一对新人对面坐下,传强便伸手去端托盘里的龙凤碗。

    “哎,这就想吃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刚子刁难地笑,“我这小叔子给端面来,我不辛苦啊!花嫂子,你怎么慰劳我”

    挤着看热闹的人便跟着起哄,对呀,不能白端了呀,新媳妇你得给小叔子点烟。

    好嘛,新媳妇只好给刚子点上一支烟。刚子哪里会抽烟,笑嘻嘻地叼在嘴上,又来了新招数。

    “花嫂子,我抽烟不甜,我又想吃糖了。”

    周君梅赶紧又给他拿糖,光拿糖哪里行啊,新媳妇你还得剥好了喂我吃吧刚子牛气哄哄地故意招引新媳妇,周君梅红了脸,拿了一颗糖,剥开了递给刚子。

    “我怎么吃我端着面我没有手啊!花嫂子手香,你得给我喂到嘴里。”

    看热闹的人便一阵阵哄笑。周君梅叫几个小伙子推着,只好把糖喂给刚子嘴里。周君梅看着刚子狠,可还没有半点招对付他,风俗就这样,闹喜闹喜,越闹越喜,再说刚子是小叔子,他就有戏耍新嫂子的特权。

    新郎新娘终于吃上了长生面,注意,这个面可是生的,碗里的葱花也是生的,面条上卧着个荷包蛋,那蛋黄眼看着就要流出来了。钟传强忍着笑,夹着根面条咬了一口,含在嘴里边不想往下咽,就一个劲地笑。周君梅也小小咬了一口,便放下了碗。

    “怎么样花嫂子,好吃不好吃生不生啊”

    新媳妇涨红着脸不好意思,围着的人便开始逗新郎官。“新郎官,生不生啊”

    “生啊!”传强说着自己也笑。

    “生几个啊”

    “生几个生十个八个的吧!”

    喜房里一屋子人差点没笑倒在地上。还真没看出来,新郎官还这么有笑料。传慧笑着一扭头,恰好看见冯玉姜抱着一对洋娃娃进来,便故意大声问道:

    “妈,你抱的什么呀”

    冯玉姜也一脸的笑,她还没开口,喜房里一屋子人便帮着她喊:“抱的孙子,抱孙子来了。”

    冯玉姜叫一帮子人簇拥着,便把那对娃娃塞在喜床被窝里。

    小五领着陈晋,三两下爬上喜床,翻开被子褥子,那被角里塞得好多红枣花生,还有栗子啥的,两个小孩掏的不亦乐乎。

    “床底下有鸡蛋。”孙军撺掇两个小孩。两个小子赶紧溜下床,也顾不上身上崭新的衣裳,就爬到床底下,床底下有个瓦罐,里头果然放着两个煮熟的鸡蛋。

    新媳妇吃过了长生面,便可以开席了。满屋子的人便涌去坐席吃八碗,当然,冯玉姜家的这“八碗”,可就不止八碗了。好容易新房里松快了下来,传慧便陪着新嫂子坐着说话。

    传秀作为大姐,今天要专门负责招待新媳妇娘家来的女客,娘家来的客人最尊贵,按礼数要坐头一份宴席。而传秀必须要把这些子女客赔好了,她便领着八个娘家送亲来的姑娘,去饭店里安排坐席。

    这一天热闹下来,到晚上还要闹房,大孩子小孩子,加上传强几个同学,挤在喜房里拉着新郎官、新媳妇变着法子地玩,在屋子里放了个长板凳,赶鸭子似的把新郎官新媳妇赶到板凳上,面对面的站着,非叫他两个“过独木桥”。两个人被推到了板凳中间,就被推在一块了,这独木桥怎么能过的去传强索性双手一抱,转身把新媳妇换了个位置,总算把这桥过去了。

    周君梅被他几个整的没法子,便瞅空跑出来往冯玉姜屋里躲。冯玉姜那屋里,传秀跟陈东正陪着冯玉姜说话呢,见周君梅溜了进来,陈东就会意地笑,起身出去了。

    冯玉姜便叫传秀:“传秀,你去看看,叫那几个小孩不能这么闹个没完,这当新媳妇可不是个轻松活,五更头就得去来梳头洗脸,梳妆打扮的,这都累了一天了,好叫她歇歇吧!”

    传秀上楼一说,一队闹房的人马就哄笑。“新媳妇累了,新媳妇搂枕头,就睡精。”

    “老婆婆就这么急着抱孙子催着新媳妇睡觉呢!”

    “算了算了,走吧走吧,叫新媳妇赶紧睡觉去。”

    嘻嘻哈哈的,直到夜深了才安静下来,一家人终于可以歇口气了。几个小孩都困了,叫大人塞到了被窝里,大人却还不能睡,明天大年初一呢,这都半夜下一两点了,包饺子守岁放鞭炮,热闹了一整夜。

    不用问,钟家今年的年节,过得最是美满。

    过了正月十五,传秀跟陈东商量着,便打算回去。

    传秀这趟回来,整整在家里住了半个多月,尽管舍不得,可山西那边也还有一大摊子事,冯玉姜倒想得开,儿女嘛,你非得把她窝在自己身边,她就出息不了。

    一家人送了依依不舍的传秀四口上了火车,一回头,又送孙军传慧回去学校。传强跟周君梅婚假结束,也回去上班去了,冯玉姜才得工夫坐下来好好想想往后的事。

    头一件事,冯玉姜决定去捐资助学去。

    按着上辈子的记忆,冯玉姜找到了几十里外的一个村子,进了村里的小学校,冯玉姜找到了校长,表示自己要捐资助学。

    “我找一个叫何小满的女孩。”

    校长像是很意外,一会子工夫领着一个矮矮瘦瘦的女孩进来。冯玉姜不由得拉过女孩,仔仔细细地看着,这张小脸,依稀看得见长大后的眉眼,一眼看上去算不上多漂亮,但十分耐看。

    上辈子,冯玉姜摊了个好儿媳妇,小儿媳妇最是孝顺她,要说这一辈子,冯玉姜不管有了什么,她觉着都不能缺了小儿媳妇。

    小儿媳妇这,小儿媳妇那的,算一算,如今小儿媳妇也才七岁。冯玉姜记得上辈子小儿媳妇只念到小学毕业,她家里负担也重,就不念书了,跟初中毕业就来家务农的小儿子倒也搭配。可如今小五上学是一等一的好,冯玉姜决定打从现在起,把小儿媳妇培养起来,不能叫她跟小五有了差距。

    当然,想法是很美好的。

    “对,就是这个孩子,往后她上学的事我管了,需用什么,你只管找我。”

    “这是你家亲戚”校长问

    “不是,我就是想资助这孩子上学,这孩子,看着就跟我有缘分。”

    “那你不如资助旁人吧,这小孩,跟个哑巴似的,我看不是个上学的料。”校长说,“我给你推荐个学习好的,你资助成绩好的,赶明儿也能有出息。”

    作者有话要说:各位亲对不住,橙子今天工作忙,加班一直加到很晚。今天先更这么多,明天多多的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