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和龙傲天一起建设祖国[快穿]在线阅读 - 第368章

第368章

    电子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近几年筹办的项目,本想着未来专门开一个发布会来向公众宣布,不过现在看来,今天这样的时机似乎正合适。

    袁国鸿拿起那支特制的笔,在绒花上轻轻一扫,瞬间将细节放大了数千倍。

    绒花的每一丝绒放大后都像白纸一般,如同一根根矗立着的柱子,而最粗的那一根“铜丝”的最顶端,赫然刻着“华国国家电子博物馆”的名称。

    袁国鸿:“大家可以在这多绒花表面留下自己的名字,这多绒花也将作为第一件近代艺术品,收藏于电子博物馆。”

    话音刚落,留言屏又刷起了清一色“要钱吗”的弹幕。

    蒋嵩峻微微一笑,“当然是免费的,大家稍后可以通过互动方式用笔在绒花上留名。”

    将绒花放在特制的仪器上,经过处理,很快就将它放大后的投影投射到了半空。

    一个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名字被印了上去,每一个名字都寄托着华夏子孙对文化的一片热爱。

    就连《寻宝奇兵》的嘉宾,都在卖货的空隙抽出时间将自己的名字发了过去,节目组工作人员更是连忙给家里人打电话,催促着他们留名。

    两朵巴掌大小的绒花上,记了十亿人的姓名,在那些名字的最后,用国旗作为封底。

    湘华双手捧着绒花,踏着众人的目光,推开了电子博物馆的虚拟大门。小心翼翼地将那两朵花放在了上传仪器上。

    随着绒花缓缓升空,直播间里响起了那一首悠扬的老歌:

    那是青春放光华

    花载亲人上高山

    顶天立地迎彩霞

    啊~啊~

    绒花,绒花

    啊~啦~

    一路芬芳满山崖[1]

    上传到电子博物馆后,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通过交互,触摸到绒花的虚拟模型。

    好软,好轻……

    曾经,花瓣上传承了千年的记忆,未来,它更将会延续万年的文化!

    第112章 文物鉴定专家和古迹修复大师(11)

    录完第一期《与国宝同行》后, 袁奕的心态有了很大的变化。

    曾经在工作时,她争分夺秒,生怕拖延一点时间就会耽误拯救文物的工作。可当她这次再回到文物局时, 大家都发现她的速度慢了下来,指尖上的功夫也更加精细。

    就连席彩虹也总说她的手越来越稳,要是不看脸,还以为这双手是训练了多年的老师傅。

    可就算是这样,她还是没能留下来安稳地工作。

    “列点国?明天?”

    袁奕拿着蒋嵩峻给她订的机票, 惊讶地看着上面的出发时间。

    几天前,袁奕就看到几个外国人总往文物局跑,手里也不空着, 每次都带着厚厚的一摞文件袋。

    蒋嵩峻不是什么高官,能来找他多半是跟文物有关系,袁奕这样猜想道。

    没想到这才几天, 大使馆那边就送来了几张专属机票,而且点名要蒋嵩峻的小组。

    蒋嵩峻将整理过的资料摊在桌子上, 一边说一边调出他们发来的虚拟模型,说:“列点国最近打捞起了一艘沉船, 上面有很多陶瓷器,据几位专家调查结果来看,应该是四百年前的运输船。”

    四百年前?

    这个数字让袁奕想到了那个黑暗的年代。

    四百年前,是全华国人民所经历的最黑暗的年代:被别国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火药, 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味道, 炽热的火光,将当时的华国烧得满目疮痍。

    就是在那个时候, 华国有不少的文物都落入了那些侵略者的手里。稍微有点良心的,会留下几锭银子当做补偿, 黑心肝的恶人,不仅明目张胆的偷盗,稍有不称意还会补上两刀。

    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不得不承认,那些粗鲁的野蛮人掠夺了我们不少宝物。

    席彩虹快速拨弄着虚拟成像,语气惊讶道:“运输船?这么说,是咱们国家过去的?”

    “那岂不是都是咱们国家的宝贝?”孔祥明两眼放光,一激动,手里的纸杯立刻被捏成了纸团。

    闫瑾兴奋地一个劲拍手,“太好了!那是不是意味着他们要让我们把船上的文物都接回来啊?!”

    听到要去列点国拯救文物,大家兴奋不已。

    可当袁奕看到蒋嵩峻一言不发,就知道,事情一定没有这么顺利。

    “文物是要归还的,只是……”蒋嵩峻摘下眼镜,表情愈发苦涩,“我们这次去主要是支援修复工作,文物的话,我们只能带回一小部分。”

    众人:???

    听了蒋嵩峻这番话,众人好不容易燃起的热血,瞬间凉了半截。

    袁奕本想跟大家一样,问一句“为什么”,可看到桌子上的那些文件,心里就有了答案。

    运输船沉在列点国的海域,按照列点国的法律,沉船上的文物都是属于他们的,就算上面的宝物全是属于几百年前的华国,可如今却都要盖上列点国的章。

    他们之所以找上华国文物局,找上蒋嵩峻,就是希望他们能够主持修复船上宝物的工作。

    如今,运输船还在海底沉着,文物被海水侵蚀了几百年,打捞队不敢轻易将它们带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