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慕林在线阅读 - 慕林 第107节

慕林 第107节

    谢老太太得到消息的时候,船都已经离开码头了。她老人家原本还生着气呢,一心要等谢慕林来赔不是呢,为此谢慕林临行前来辞别时,她还拿了一下乔,拒不见面。如今听说人真的走了,她才有些慌了。

    谢老太太蹬蹬蹬地亲自跑出了老宅大门,远远眺望着自家的船真个离了岸,顿时就一肚子委屈心酸冲上了喉咙,恨不得开口就要骂那没良心的死丫头。

    可偏偏前院的下人都惊讶地看着她,一向自重身份的谢老太太怎么可能在他们面前失仪?板着脸又回到了后楼坐下,方才忍不住骂出了口:“死丫头!坏丫头!我说不见,她就真个一声招呼不打,直接走了!她这是存心的,存心要气死我!亏我还觉得她好,真真是瞎了眼!”

    珍珠被她折腾得多了,现在人已经淡定了许多,又笃定自己的饭碗不会因为谢老太太的喜恶而受到影响,哪怕是离了职也不愁前程,所以说话都大胆了不少:“老太太这又是何苦呢?您明明知道二姑娘是什么脾气,素来是直来直去,不玩虚的。您不想让她走,想要她留下来陪您过节,直说就是了。您说不稀罕有人陪,她就真能当您不稀罕了。您一赶她,她是真的会走人的!这也不是头一回了,您怎么就还没习惯呢?”

    谢老太太扁了扁嘴,觉得自己眼泪都要出来了:“这种事谁要习惯呀?凭什么要我习惯?!她才是晚辈,我是她亲祖母!从来只有她听我的,没有我围着她转的道理!”

    珍珠叹了口气:“所以,二姑娘如今不就听您的话,回去新宅陪二老太太过节了么?您在这里再生气,又有什么用?”

    谢老太太随手拿起一个茶杯,就往珍珠身上扔:“死丫头,如今连你也来气我了!”

    珍珠一手接住杯子,低下头不说话。何婆子见状,忙上前不着痕迹地推了她一把,挡在她面前,向谢老太太赔笑道:“老太太别生气,珍珠这丫头年轻,还不懂事呢!”

    珍珠迅速揣着杯子,低头溜了出去。

    谢老太太其实也没心情跟珍珠计较。她何尝不知道珍珠说的话有道理?只是心头这口气咽不下去罢了。她明明对谢慕林那么好,都差点儿答应把私房首饰留给这个名分上只是侄孙女儿的小辈了,结果呢?对方既不肯跟她进京,也不肯丢下其他人,跑来老宅陪她过中秋节。她只觉得自己的一番真心都被狗吃了,实在是委屈得紧。

    何婆子便劝她:“老太太何必如此生气?二姑娘的话虽然说得不中听,但仔细想来,也是为了老太太您好。您心里也清楚,二姑娘是真心孝顺您的,别看她嘴上说话不客气,有时候做事也不肯听您吩咐,但若不是真心盼着您好,又何必放着新宅子不住,跑到这荒山野岭的老宅子里,给您侍了两个月的疾呢?您如今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吃饭也有胃口了,走路也有劲儿,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与先前刚回湖阴时的模样,大不相同。这还不都是二姑娘的功劳么?”

    谢老太太撇着嘴,不情不愿地道:“她是还有点孝心,可惜就是性子太别扭了。要孝顺,怎的就不能孝顺到底呢?她舍不得亲娘和兄弟,不肯丢下一大家子,陪我回京,也就罢了。叫她来陪我过个中秋节,她也不肯答应,还叫我去跟族里和解……我呸!谁要跟那群乡下土包子赔不是呀?我又没做错什么!

    “当年我虽然没跟族里打招呼,就把产业卖了,可那产业是我自家的,我想卖就卖,族里凭什么骂我?还不是觉得我卖了产业,他们就没处来钱了么?老太爷在世时,愿意让族里沾光,那是他的事。我不愿意,谁说我就有错了?我一个寡妇失业的,还要供养儿子读书科举,不耐烦经营产业了,还不能卖掉么?族里那一个个大老爷们儿,凭什么来吸我的血,还要骂人呢?!”

    何婆子扯了扯嘴角,压低声音道:“这事儿老太太自然有老太太的道理。可是老太爷临终前,也是有过交代的。老太太卖产业,一声招呼不打,只在暗地里行事,还瞒着老爷,打着老爷的旗号去做,差点儿叫老爷被人说成是败家子儿……这些事说出去,族里要怪您,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别的不提,光是老太爷遗言这一点,就交代不过去了。”

    谢老太太的腰杆顿时挺不直了,脸也耷拉下来:“我……我这也是不得已……再说了,我是阿璞他娘,他当时年纪还小,我替他做主处置家里的产业,也是名公正道的,谁能说我的不是?”

    何婆子赔笑道:“老太太自然有资格替老爷做主,只是当年……若是能事先跟族里打声招呼就好了。那些入了股的族人,若能把自己的股本抽回去,在咱们家产业里当差的族人,也能及时在别处找好差使,那随您怎么卖掉自家的产业,他们也没理由责怪您了。再说,当年若不是卖得太急,那些产业还能多得些银子呢。老爷几年后把铺子、庄子赎回来的时候,也就不用亏得那么厉害了。”

    谢老太太越发觉得心虚:“我当年赶着离开呢,就没顾得上这些……还不都是宗房和宋氏他们逼的?!我就是害怕他们来寻我晦气,把阿璞抢走了,不许他认我这个亲娘,我才急着要走的。否则,我又怎会甘心贱卖了那些产业?每年都能赚好多银子呢!”

    何婆子叹道:“老太太确实是不容易。”顿了一顿,“不过如今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宗房与二房便是有再大的气,也早就消了。至于其他族人,这十几年里没少受老爷的恩惠,哪里还好意思继续跟您过不去?其实二姑娘说的法子也不错,趁着过节,大家伙儿高兴,您跟族里的人见个面,说几句软和,这事儿就混过去了。谁也不会在过节的时候故意吵吵嚷嚷的,扫了大家的兴。而只要这个节过去了,以后谁还能跟您算后账呢?

    “如此皆大欢喜,您喜欢在老宅住着,就在老宅住着,喜欢回新宅住,也可以回去。想要族里的晚辈到跟前来说笑取乐,也随便就能吩咐了。二姑娘功课忙,太太事情又多,几位少爷都要上学,四姑娘琴姨娘您又不喜欢……自打您的身体大好了,这老宅里没什么地方可逛的,您整天只能窝在院子里发呆,有什么意思?若能有族里的奶奶、姑娘们在跟前替您解闷,您这日子也不至于如此无聊呀?”

    谢老太太心下微微一动,但还是硬着脖子摇了头:“谁稀罕哪?我才不要跟谢家人说软话。他们若主动来奉承我,倒也罢了。我原也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不会跟他们计较的。”

    何婆子偷偷看了她一眼,心知一向热爱交际的她其实已经动摇了。

    第337章 点心

    谢慕林是第二天才从进城采买的老宅仆人处,得知林婆子忽悠谢老太太这件事的。

    林婆子特地捎了信给她,让她放心,自己和珍珠都会努力劝说谢老太太,让后者尽可能与谢氏族人和解,和睦共处。

    谢慕林其实也不是很执着于让谢老太太与谢氏宗族和解,只是有些厌烦前者那种逢谢氏宗族必反、逢宋氏必骂的状态罢了。谢老太太这种态度还挺碍事的,多少有些影响谢慕林的日常生活。虽然她觉得住在老宅,不必受长辈规管,日子过得更加轻松,可她既要与亲人们相聚,又要上学,还要兼顾与族中亲友的交际往来,眼下这种两地奔波的情况,太影响效率了。

    她在有意识地引导着谢老太太放下对族人的怨气,毕竟当年的事,乃是谢老太太欠族人多些,本就没有资格去发脾气。与此同时,谢慕林也在协助母亲文氏与族人打好关系,象父亲谢璞一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补偿那些因为谢老太太的举动而受损的族人,平息他们心中的怨忿。截止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进展顺利。只需要谢老太太那边先放下身段,谢氏宗族这边发泄几句,出出气,事情也就过去了。

    这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在谢璞入狱又出狱之后,他就改变了过去不紧不慢的想法,迫切地希望能与宗族恢复正常良好的关系,从中得到助力,也能回报他们为他所做的一切。而另一方面,谢璞确实是谢氏一族至今在官场上成就最高的人,谢氏子弟出仕之后,有位高官引导、庇护,许多事都能变得顺利许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不能再因为谢老太太的私心小脾气,就疏离下去了。

    不过,这件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成的,谢慕林只能慢慢地“调教”谢老太太。宗族这边的工作,有文氏与宗房、宋氏在,不需要她cao心,她只需负责谢老太太一个人就行。如今,珍珠、何婆子都已经在暗地里表了忠心,愿意替她办事了,她又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谢慕林的注意力放在了点心上。谢映芬与表妹杨沅生日都是在八月中秋节之后,商量着要一块儿过生日,摆个点心宴,做几样从前没吃过的点心来尝尝鲜。

    谢映芬翻看过谢慕林从苏州买到的“旧书”里抄出来的点心方子,觉得有几种很容易做,但也有些材料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过,这并不妨碍她把jiejie的点心配方拿出来向新朋友杨沅显摆。

    而杨沅自小住在湖阴,见惯的都是太湖一带的糕点,还有外祖母宋氏从老家北平传过来的几样北方点心,觉得自己也很有资本在新认识的小伙伴面前炫耀一下。于是两个小姑娘就这么捣鼓开了。

    当谢慕林从老宅回到新宅的时候,就发现她们俩已经收罗集齐各种点心原材料、配料、工具,连新蒸锅与烤炉都准备好了。锅是让人新打的,炉是请教了宋氏,在二房宅子的厨房院里新砌的,据说是北平那边三四十年前一般人家常用的式样。谢慕林去参观过,发现这炉虽然小了点,但真的能用,用着还算方便,尽管并不是在自家的地盘上,但也不能奢求更多了。

    于是她便开始了带着两个熊孩子研究做点心的日子。

    最容易做的是蒸点心。各种北方和江南的包子、花卷、小笼包、饺子,谢慕林都带着两个meimei试做了一下,算是热身。虽说这个时代的发酵技术还比较落后,也没有现代常用的材料,就连面粉的种类,也没分得那么细致,但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做出的各色面点,还是让谢映芬与杨沅兴奋不已。就连对北方面点颇为熟悉的宋氏,也对她们做出来的东西赞不绝口。

    其实谢慕林觉得她们三人每次学做一种新点心,刚开始两三次尝试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好吃的,后来做得熟练了,又因为材料上有所不足,味道也没办法与她在现代时吃惯的点心口味相比。可宋氏那么给面子地捧场,她当然也要领这份情了。

    等到谢慕林带着两个meimei,把各种大包、小笼、不同馅儿的饺子、馄饨,还有花卷、蒸馅饼什么的都试过一次之后,又开始挑战难度稍高一些的黄糕、米糕、蜂糖糕、千层糕、千层饼、豆沙卷、三色糕什么的。当然,其中手工cao作过程中,需要用力气,也要求耐心的环节,是由丫头婆子们代劳的。小姐们当然不会费那个力气。

    杨沅还不知道打哪里弄到了一些石花菜,熬出了琼脂,让谢慕林有机会挑战了一下杏仁豆腐、山渣水晶糕、桂花水晶糕之类的点心。

    本来谢映芬与杨沅已经很满足了,开始讨论要用什么法子把学到的点心都做得精致小巧一些,宴客时摆盘好看,谢慕林却又转而开始捣鼓起了烤制的点心。

    最开始烤的是各种酥饼,只要有面粉、白糖、猪油或豆油,再加上些芝麻、花生、青红丝、豆沙之类的配料,就能烤出味道还不错的酥饼了,只是由于没有小苏打之类的材料,味道始终没办法跟谢慕林在现代时尝过的相比,还觉得面吃起来也偏死,不够香甜,但谢映芬与杨沅,甚至是宋氏和文氏都十分满意。

    等到谢慕林在点心里添加鸡蛋和水牛奶之后,她们简直就要开始惊叫了,连声说:“这一定是哪个点心老字号的秘方!怎会流落在外头的?竟然还印成书来卖!”

    谢慕林只好假称那书不是印的,而是抄的,同样是被虫蛀得厉害,没法再看了。宋氏才感叹说:“可惜了!这样的东西本该是子孙代代相传,秘不示人的宝物,谁知道却流落在书铺子里,受人忽视。若不是真姐儿你与它有缘,发现了这本书,天知道它还要被埋没多少年?这是能传家的好东西,你一定要仔细收好了。”

    然后她就开始叹惜,小孩子家不懂事,竟然随便就把这样的秘方拿出来给姐妹们做着玩儿了,深觉自家外孙女儿占了大便宜。她特地把自家家传的几样大菜的做法,都抄了一份,拿给文氏收好:“我从前想着,这些东西将来只能拿给谨之媳妇瞧瞧,却不能传给真姐儿。但孩子大方,我做长辈的也不能叫她吃了亏。你替她收着这几张方子,将来出嫁时做添妆。”

    文氏郑重把方子收好了,私下对女儿说:“你真真是占大便宜了!这几个方子,我也就是年轻时见二房那边过年过节时,席上出现过,都不知道几年没吃过了。听说是二老太太娘家祖传下来的东西,有几样还是燕王府传出来的做法呢!尤其是那道佛跳墙,我长这么大,通共也就吃过两回罢了。你有了这些做陪嫁,将来无论是嫁进什么样的人家,年节时下厨孝敬公婆,都能拿得出手了。你可要牢记嗣祖母的大恩才是!”

    谢慕林想起书房空间里几个不同版本的佛跳墙做法,摸了摸鼻子,笑着应了一声。

    第338章 扬名

    进了八月,谢慕林总算把五仁月饼给捣鼓出来了。

    虽然味道跟现代的相比,还有一点区别,但谢慕林自认为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在现有的条件下,实在是没办法再做更多的提高了。兴许把所有材料换成质量更上乘一点的,烤制的技术再提高一点,火候掌握得更好一点,味道会有所提升,但那就不是今年能办成的事了。

    文氏与一众兄弟姐妹们,连同宗房与二房的长辈,都对谢慕林的五仁月饼赞赏不已,认为又香又甜又软,吃着也新鲜。宋氏倒是觉得这饼有些太甜了,她本人更喜欢苏氏月饼来着。谢慕林的酥皮做得不好,但还是烤了一炉椒盐百果的苏氏月饼给她,又被夸了一回。

    随着谢慕林出品的点心,在自家吃不完的情况下,被文氏拿去送人,送遍全族上下之后,谢慕林这擅长做点心的名声就已经合族闻名了。虽然她还没有在正经饭菜上经营出名声来,但有了点心方面的优势,闺学里的老师们立刻就豁免了她的点心课程。只要她再自己动手,做出几道主食与菜肴来,就连厨艺课都能免了呢。

    谢慕林算了算这笔账,欣然决定要抓紧时间练练厨艺,临时抱佛脚练好几道拿手菜和主食,好去争取免课,也好有更多的时间来干别的事。

    文氏在品尝过女儿做的所有点心品种之后,挑出几种味道好又能保存较长时间的烤制点心,用精致的木匣子装了,命人连同其余瓜果、土产等早就准备好的物品,以及自己的亲笔书信,急送进京,作为馈赠亲友的中秋节礼。顺带地,也给珍珠桥大宅那边的人送了一车东西过去,其中自然少不了谢慕林与谢映芬送给姐妹们的自制点心,以及她们最新织出来的两块棉布了。

    这两块棉布,谢慕林织的那块,做做布垫、引枕套、桌布什么的,还是没问题的;但谢映芬那块,恐怕就只能拿来瞧瞧而已了,做抹布也行,实在是不能用来做衣裳的。

    谢映芬本来还扭扭捏捏地,不肯把布送出去。谢慕林便劝她:“这布的质量无论是好是坏,都是你亲手织出来的,送给大jiejie,就是一番心意。就算被人笑话又如何?瞧瞧你给大jiejie烤的点心,有几个人做的点心能比你强?你这个年纪,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非要强求你样样精通的,那是故意抬杠呢!谁要笑话你,那就让她在做点心和织布这两件事上,先超过你再说。”

    谢映芬顿时又充满了勇气。她在闺学里,论织布的本事稀疏平常,论做点心的本事,却仅次于二姐谢映真,老师同学们都夸呢,想要找个比她强的可不容易。她学了这些天的面食,亲手揉面都做过了,感觉力气都练大了许多呢,有几家的千金能与她比?至少大姐谢映慧,就是既不会织布,也不会做点心的。

    谢映芬高高兴兴地把布送出去了,还拉着谢慕林说:“可惜京城离得远,就算咱们家派人日夜兼程赶路,也要两三天后,才能把东西送到大jiejie手里。咱们做的那些点心,也就是几样烤出来的糕饼可以保存这么多天,还得是送到之后,大jiejie尽快吃完,才不会变味儿。那些蒸的米糕呀,细点呀,还有二jiejie你做得最好的杏仁豆腐,大jiejie都尝不到了,好可惜呀!”

    谢慕林便笑着说:“大jiejie将来要是回老家来,我们再做给她吃,也是一样的。不过你也不必担心,辛苦学会的点心没有人欣赏。除了你和杨表妹过生日时摆点心宴,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蒸糕细点送给族人做礼物。离得这么近,就不用担心点心保存的问题了。”

    谢映芬顿时踌躇满志:“我做三色糕和一品酥做得最好,趁着如今离中秋还有好些天的功夫,我得赶紧多练练,好把这两样糕点做得更好吃一些,让闺学的姐妹们人人都能品尝一下。”小姑娘其实已经在考虑,也要搏一个擅做点心的好名声,如果能免去厨艺课,那就再好不过了。

    谢慕林自然是赞同的了,但是也不忘提醒她:“练习做的点心多了,不必非得叫四弟帮忙吃的。他小孩子家能吃得了多少糕饼?吃多了甜点,就会不想吃正餐了。烤出来的东西吃多了,也容易上火。你要处理那些糕饼,要么就是让下人分了,要么就是拿到外头散给佃户或穷人。反正你做的点心,再难吃也是有限的,还用了好些糖、油、鸡蛋甚至是水牛奶,穷人吃了还能填饱肚子呢。”

    谢映芬有些不好意思地捂了脸:“我就是想着,还没练好的点心,不该叫外人吃,叫人知道那味道太差了,会笑话我,这才让四弟帮忙的。他跟二jiejie你抱怨了么?我不逼他就是了。不过他其实也说过很喜欢我做的点心,恨不得天天吃呢!”

    小兄弟哄jiejie高兴说的话,就不要太当真了。

    然而谢映芬很愿意当真:“反正四弟说好吃,我就信他说的是真的了。沅沅也说好吃来着。我自己吃着,也觉得比她做的好一些,只是不如二jiejie你做的罢了。我从前真不知道,原来世上有那么多的点心,瞧着明明不如从前在平南伯府宴席上见过的点心精致,可吃着却要美味许多。将来若是回了京城,再遇上曹文燕,我也能底气十足地告诉她,平南伯府的东西不见得有多好了,省得她总瞧不起人。”

    她抱着谢慕林的手臂撒娇:“二jiejie,你说这些方子到底是什么人流传出来的?又是什么人想出来的呢?我虽然觉得其中有好几种都颇为眼熟,但大多数真是听都没听说过,又或是听说的点心,跟照着方子做出来的,完全是两回事。倘若真有个这么有本事的白案厨子,我们怎么从没听说过呢?还有他那些方子上的材料,有好些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来着。材料不齐全,做出来的糕点已经这么好吃了,那要是能找到那些材料,再寻个手艺好的白案厨子,做出来的糕点又会好吃到什么程度?”

    谢慕林干笑了几声:“这个我就不知道了。这本身就是失传的方子,连作者是谁,都不可考。我们能做的,就只是努力把方子记载的点心制法还原出来,流传后世,也免得发明者的心血白费了。”

    谢映芬点点头,忽然有了个主意:“二jiejie,你说我们家开个点心铺子怎么样?那就能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些美味的点心了。”

    谢慕林眨了眨眼:“开店?”

    第339章 开店

    谢慕林当然不可能没想过开店。早在当初住在北门桥时,她靠卖点心方子给隔壁糕点铺,挣到了钱的时候,就想过自己将来也要开一家店,免得书房空间里那堆点心配方没了用武之地,只能便宜别人。

    但真正下手做过点心之后,她就明白,光是在这个时代重现配方里的点心,就不容易了,各种材料、工具,都没有现代那么方便、齐全,自家做做都很费事,成本也不低,更别说是开店去卖,光是开业前的市场调查,就得花不少功夫。

    她现在手头事情不少,实在抽不出时间去考虑开店的事了。原本是想着,等飞梭纺织机捣鼓出来后,谢老太太也回京了,她就能腾出手来开点心铺子。没想到如今谢映芬先开口提起了这件事,那她是不是可以稍稍把前期的筹备工作分一些出去?

    于是谢慕林就对谢映芬道:“四meimei如果想要开家点心铺,专卖近日我们学做的那些点心,那就得花些心思去想想,要怎样才能把这家店开起来了。”

    谢映芬一怔,旋即露出惊喜的表情:“二jiejie的意思是……把这件事交给我?”

    谢慕林笑道:“你要是觉得自己做得来,就交给你。你可以去想想,如果要开店,该怎么个开法?店开在哪里呢?要卖哪些点心?派谁去经营?材料如何采买?成本多少?卖什么价钱?什么样的人会来光顾我们?能保本吗?等等等等。这些事都要提前考虑周全,不能等糊里糊涂地开了店,结果亏本了,再回头反省。

    “我如今手头事多,既要忙功课,又要照看老太太,闲时还得帮娘打理家里的账务,实在是空不出手来做这些了。四meimei如果能替我分担,那自然再好不过。你放心,不会叫你白忙活的。你要是参与了开店的事务,日后少不得要算你的份子。将来无论你在家里,还是嫁出去了,手头都能有份零花钱。”

    这样的零花钱收入,对于谢映芬这样的庶女而言,绝对是个大惊喜。

    她高兴极了,但又有些惴惴的:“这样能行吗?要不要问过太太?点心方子都是二jiejie拿出来的,就算真开了店,也该是二jiejie你的产业。哪怕是公中出了本钱,产业归公中所有,也该是二jiejie占上一份子,哪里就轮到我了?”

    谢慕林笑着说:“这有什么?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呢。四meimei要是出了力,理当得到回报。况且这点心铺子要是真开起来了,未必就只有一家,还计较什么谁的份子?你不如想想,要是以后开了很多家铺子,其中一两家给了你做陪嫁,全由你自己做主经营,难道就不行吗?无论是公中还是我,谁还能舍不得这一两家铺子了?”

    谢映芬顿时笑了:“当然不会舍不得!”

    谢映芬从前也是听说过的,父亲谢璞曾经明白发过话,给几个女儿早早就备下了陪嫁的产业,田产不提,店铺则是要从家里的产业里分一两家出来。当初曹氏还是嫡母时,心里对此十分不情愿,但二房谢映真的那份她插不了手,谢映芬那份她又要顾及宛琴的想法,不方便下手,最终只能克扣谢映容那一份。因此谢映芬心里早就知道,自己将来会有一家经营得不错的店铺做陪嫁,就算曹氏再怎么做手脚,底子也还在呢,谢家怎么可能会有亏本的产业?

    而如今嫡母早就不是刻薄的曹氏了,而是和气又慈爱的文氏,庶女们的待遇只会更好。哪怕家里如今大不如前,但只要真能多开几家糕点铺子,分出一家给曾经出过力的谢映芬,那是绝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谢映芬高高兴兴地回自己院子去了。她要照着二姐谢慕林指出的几个要点,去打听,去思考,去写出一份谢慕林所说的“计划书”来。要是计划书能获得嫡母文氏与兄姐们的一致认可,就能真正得到施行,家里的点心铺子,也会照着她的想法去开起来。这是她头一回为家里的产业出力,一想到就干劲十足。

    宛琴却对女儿的这个状态有些看不惯,劝她道:“姑娘何必在这样的事情上费功夫?你是高官人家的千金小姐,将来也是要嫁到门当户对的人家去,至不济也该是书香门第,不可能是商户人家。姑娘何必学如何开店?二姑娘让你把心思放在这种事情上,也不知道是打着什么主意呢!姑娘与其花时间干这些,还不如跟着太太多学学如何管家。”

    谢映芬哂道:“难道学管家就只需要学如何安排一家子的吃喝住行么?我如今学的这个,也是一家主妇该做的事。姨娘可别告诉我,从前曹氏太太在时,手上就一家店铺都没有?她可以整天只顾着吃喝玩乐,怀念自个儿的旧情人,放心把店铺交给底下的人去经营,任由他们中饱私囊,把我们谢家好好的产业都给败光了,我可没有这样的底气。将来陪嫁的任何店铺,还得我自己费心思去打理呢。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会,只倚靠别人去经营店铺,将来让人把我的店给败光了,叫我喝西北风去么?!”

    宛琴哑口无言。她跟在曹氏身边做了那么多年的大丫头,心里自然知道曹氏从曹家带来的那些管事、掌柜都是什么货色。当时觉得这都是正常的,顶多是有些人特别过分特别贪婪罢了。可她只要一想到,女儿也有可能会遇到那样的下人,却远远不如曹氏有底气有资本,顿时就不再反对谢映芬学习经营产业了。

    文氏对于谢映芬的计划,自然更不会反对了。其实闺学里本就有相关的课程,只是谢映芬还没到要上这种课的年纪罢了。但她愿意提前学习,自然是好事。文氏还很大方地交代了家里的几个管事们,谢映芬无论向他们打听任何消息,或是交代他们干任何事,他们都得尽心去回答、去办理,不得有误。若需要支银子,也只管去账房支,只要一笔支出不超过二十两银子,就不需要来回她。

    如今谢映芬一个月的月钱也不过才一两银子一吊钱罢了。文氏这个命令,可以说是很大方了。

    谢慕林稍稍留意了一下谢映芬的行动,并没有横加干涉的打算。她如今还在继续带着两位meimei和家里的厨娘做点心,并且有条理地按照实际cao作的经验,开始对手头上的点心配方进行改良与注释,好写出一份在这大明朝的环境中可用的点心制作手册来。

    老宅那边每日也有消息传到她耳朵里,她对谢老太太的动向一清二楚,更知道后者的心情是越来越不耐烦了。没有了唯一一个可以愉快(?)交流的对象谢慕林,身边只剩下见识与思维方式都与她不同的下人,身体情况已经大好的谢老太太,有着急切的社交需求。她甚至跟珍珠嘀咕过,要去前湾村请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过来聊天解闷了。

    谢慕林觉得,距离谢老太太松口,与谢氏族人和解,估计只是时间问题了。

    而这个时候,老贾头来了新宅找谢慕林,向她报告水泥作坊的最新情况。

    第340章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