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在线阅读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117节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117节

    “对了,奶,天气预报说今天最高温度三十七度,中午太阳太辣气温太高,还是别干了。最多干到十一点就回家,下午三点以后接着干,以防中暑。”等大家吃好喝好,刘欣雨收拾收拾准备回家做午饭,想了想还是向陈招娣提出自己的建议。

    陈招娣抬起手挡在眼前,抬头看了看天。

    今天这天还真是可以说是万里无云,不但没云也没有一丝风。

    这样的天气确实不宜在烈日下干活。

    如果中暑,不但人受罪,也没法干活,倒不如像欣雨说的,避开一天中最热的那几个小时,说不定更出活。

    “行,听你的!”陈招娣说着放下挡阳光的手,对着刘欣雨点了点头表示认可,想了想对刘新菊道:“新菊,带着小四回去帮你姐准备午饭。”

    刘欣雨是最聪明伶俐的人,既然知道张大牛父子三人过来帮忙,午饭做多少饭烧什么菜,根本不用她多说,自然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但是要做这么多人吃的饭菜,没人帮忙肯定是不行的。

    让刘新菊回去帮忙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小老四,他实在太小,留在地里也帮不了什么忙,让他回去还能做做择菜洗碗这种小事。

    第209章 良心过不去

    因为有张家三父子的帮忙,尽管中午歇了四个小时,刘家还是在一天之内将三亩多水稻从地收割回来,并趁着月色全都打了下来。

    一天干这么多话,人肯定很累,但是看到院子里的几堆谷子,大家的心情十分愉悦。

    “行了,大家洗洗赶紧睡觉云吧。明天早些起来晒谷子,趁着天好多晒几个太阳。等田里种下晚稻交了公粮,就可以松口气了。”陈招娣脱下围裙,用力拍打着身上的尘土和稻芒催促大家洗漱休息。

    大夏天村里的男人女人基本都是直接去河里洗澡。

    以前陈招娣和王三妹也是这样,这两年被刘欣雨带着已经很少去河里洗澡了。

    刘欣雨早已烧好了热水,她自己和刘新菊已经先一步洗过澡。

    这会儿已经快十二点了,虽然刘欣雨经常熬夜,但是忙了一天也已经困得快睁不开眼睛了,一边揉着眼睛一边对陈招娣道:“奶,热水我烧得多,你和二婶只管用。好困,先去睡了啊。”

    陈招娣一边往厨房走一边道:“去吧去吧,明天不用那么早起来,可以多睡会。”

    多睡会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刘欣雨并不习惯睡懒觉,第二天院子里刚有动静,她就起来了。

    “不是让你多睡会吗?怎么就起来了?是不是我吵到你了?”看到刘欣雨从睡房里出来,正在扒谷子的陈招娣手上的动作微微一顿,有些抱歉地看着刘欣雨。

    刘欣雨抬头望了望天,对着陈招娣嫣然一笑道:“没有啦,奶!我往常都是这个点起床。今天应该又是一个大晴天!”

    说着走到院子中间,蹲下来试了试摊开晾晒的谷子厚度,眉头微微皱了皱。

    这院子可以用来晾晒的面积还是小了些啊!

    “奶,我看很快人家在河坝上晒谷子,我们要不要也挑一些去河坝上晒?”刘欣雨站起来,拍了拍手拍去粘在手上的谷子问道。

    民勤大队有专门的晒谷场,以前生产队的时候,稻谷都是分收割,并不觉得晒谷场不够用。

    现在包干到户了,稻谷收割的时间比以前集中得太多,晒谷场自然就不够用了。

    这几天为了抢晒谷场,不是这家与那家吵架,就是那家与这家打架。

    渐渐地就有人家占河坝,占道路两旁晒谷子,依然还是僧多粥少。

    陈招娣最想要的当然是村里的晒谷场,那是大队花了重金用水泥专门做的地,不用竹晒席就能直接晒,但是为了晒谷子与人吵架打架她又觉得不值。

    当然要是以前陈招娣可不会让人,必定是要去争去抢的。

    现在嘛,她只想尽快把谷子晒干,把地里忙清爽,就可以继续做她的包包赚她的钱钱。

    河坝那边可以晒谷子的地方大,却要带上竹晒席才行。

    家里倒是有一张竹晒席,却解决不了太大的问题,反倒多出许多人工,还得有人在河坝上看着,倒不如就这样在自家院子里晒,多翻几次就是了。

    “咱就在自家院子里晒,虽然地方小了些谷子厚了些,只要勤翻一样很快就能晒干,还不影响其他活。”陈招娣一边将谷子扒均匀一边解释道。

    刘欣雨想了想,觉得陈招娣说得很有道理,也就不再多话。

    今天刘厚兴和刘青松去田里,他们要往田里引水,等水把田泡透,就要耕田准备插晚稻秧子。

    晚稻秧子早已经育好,现在已经有一手掌那么高了,随时可以用来插种。

    王三妹则带着几个孩子把稻草拉出去晾晒,等晒干了堆成草垛子会有纸厂来村里收购。

    合格的用来造纸,不合格的当柴火,或拉到地里烧成灰当地肥。

    刘欣雨想去帮忙,却被王三妹拒绝了。

    虽然现在大家基本都在一个锅里吃饭,但是刘欣雨的户口已经不在家里了,她也没有分到田地,而且刘欣雨每次回学校前都会给陈招娣留很快钱。

    抢收的时候,让刘欣雨帮帮忙做做饭菜,送送水什么的,谁都能理解,再让刘欣雨帮他们干这些农活,王三妹的良心过不去。

    陈招娣留在家里晒谷子,同样不让刘欣雨插手,无所事事的刘欣雨站在堂屋里发了会儿呆,决定动手组装缝纫机。

    院子里能利用的地方都用来晒谷子了,刘欣雨能用的地方只有葡萄架下差不多七八个平方的面积,不过差不多也够她施展的了。

    从京城拖回来的零部件和配件,按种类堆放在杂物间不同的地方。

    杂物间虽然比较大,但是通风不太好,显然十分闷热。

    刘欣雨才找了几件,就已经满头大汗了。

    只得先把找出来的零部件一样一样搬到葡萄架下,稍稍休息片刻再去杂物间找需要的零部件。

    如此往返几次,差不多花了一个小时才将零部件找齐。

    找齐了零部件,组装起来就快了。

    很快一台缝纫机就组装好了,虽然看着旧了些,待刘欣雨往各处上好润滑油,装上线试着踩了踩,感觉还不错。

    “这机子看着旧,听声音似乎还不错。”正在翻谷子的陈招娣被刘欣雨踩缝纫机的声音勾了过来,把缝纫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道。

    刘欣雨点头笑道:“确实还不错,仔细点用,再用五年没问题。”

    这些零部件运回来,陈招娣还没时间问过,这会儿正好有时间,就向刘欣雨问起这事来。

    刘欣雨从京城拖回来的零部件数量可不少,就算只是卖废铁也能卖个几百块钱,不可能是人家厂里白送的。

    虽然都是旧的,却可以直接组装成缝纫机,花费的钱只会更多,绝不可能白送的。

    当张招娣得知这些零部件可以组装不下于五十辆机器,而刘欣雨总共花了不足一千元,真正是又惊又喜。

    当然她也不想到刘欣雨计划用这些旧缝纫机和锁边机在村里办厂,虽然现在的政策松了许多,却也没听说哪里有私人办厂的。

    她以为刘欣雨打算出售用这些废铁价买回来的零部件组装出来的旧缝纫机。

    五十台,就算一台只卖五十块,也能卖二千五,收益不止翻倍!

    第210章 肯定可以事半功倍

    本来刘欣雨打算过完“双抢”等方静有空再一起商量办厂的事,但是家里的事不需要她帮忙,而她又不是个能闲得住的性子,干脆先去公社和县里咨询可否允许私人办厂,如果允许又有些什么样的政策。

    当然在往公社和县里跑之前,刘欣雨先了解一些村里对自家与方家私下做小本生意的反应。

    “眼红的人多了,特别是大房那一家,不止一次找支书反应,要求支书割了咱们家的尾巴。”一提起这事,陈招娣就一肚子的气。

    通过陈招娣的讲述,刘欣雨对在村里办厂有了些信心。

    虽然眼红的人,只要村干部对此执保护和支持态度,就不怕村民反对。

    办厂光靠自家有限的人手肯定是不够的,那么就需要招人。

    办在村里的小厂,当然要从村里招人。

    随着进厂子做工乡亲人数的增加,支持的声音必定盖过反对的声音。

    再说了之后几年国家的改革力度越来越大,关于个体经济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会有越来越多个体手工业、个体建筑业、个体商业出现。

    刘欣雨之所以敢买那么多的零部件回来,是因为四月召开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会议,明确提出各地可以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个体劳动。

    为了吃透这个政策,她曾经咨询过相关部门,甚至私下里与王司长进行过这方面的讨论,结果都有些模棱两可,主要还要是看当地的政策。

    几十年以后的乌县是出了名的经济发达,位列百强县前列。

    刘欣雨觉得乌县能在几十年之后位列百强县前列,改革之初的步伐应该比别人快比别人大。

    当然陈招娣这里能了解的只是村里乡亲的反应,刘欣雨更想知道的是当地领导层的反应,为此特地去了趟张支书家。

    刘欣雨到张支书家的时候,张支书并不在家,张海生倒是在。

    于是与张海生聊了些北湖省那边的情况。

    刘欣雨觉得失望的是张海生对功课十分上心,对学业以外的事却关心不足,提供不了有用的信息。

    倒是从张支书那里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县里今年已经给一些从事修理、餐饮和手工业的个人发放了营业执照,不过基本只局限在县城,还没听说哪个村有乡亲去县里办执照的。

    “你问这些,是不是想给家里办执照?”张支书毕竟是干了几十年村支书的人,很快就猜到了刘欣雨的目的。

    刘欣雨也没打算隐瞒,将自己从京城买了些废旧的缝纫机,计划在村里办个制包厂的打算一一道出。

    张支书默默地抽着一口烟,一脸沉思,良久才道:“我可以陪你去县里问问看,要是能成,我有个条件,就是希望招人的时候优先考虑咱们民勤大队的乡亲。”

    刘欣雨心里一阵欣喜,如果张支书能亲自陪自己去县城,肯定可以事半功倍。

    不过她没有一口应承下来,毕竟这个厂要办好,离不开方静和方明这对能干的姐弟,因此如果能拿到办厂的执照,既要考虑本村的乡亲也好考虑方家所在村的乡亲。

    既然张支书开了口,刘欣雨觉得还是要把事情说明白。

    “这是应该的,虽然我没专门打听到方家那对姐弟,却也听说过是这对姐弟都是有本事的。既然是你们两家合作办厂,自然不能落下方家庄的乡亲。”听了刘欣雨的介绍,张支书默默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虽然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双抢”,这天张支书还是抽出空陪着刘欣雨专门跑了趟县城。

    两人到了县城就直奔县委,虽然以前多少也听说过张支书在县里有些门路,今天算是见识了一回。

    明明只是乌县一个小小山村的大队支书,到了县委就如同回家一样自如,从门口的传达室警卫人员,到县高官,似乎没有张支书不认识的人,也没人不认识张支书的人。

    张支书直接带着刘欣雨去了县高官的办公室,本以为至少需要在外面等上十几二十分钟,没想到秘书前脚进去通报转身就出来请他们进去。

    事实上这也不算是刘欣雨第一次见县高官。

    当年高考录取通知下来,县里特地为几位家境贫穷的考生集中发放了补助。

    作为孤女的刘欣雨自然在补助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