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将军的读书郎在线阅读 -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614节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614节

    当时的吕宋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当地的殖民政府“禁不令出境”。但是父子二人都想将这一农作物带回家乡,于是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

    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

    甘薯因来自域外,闽地人因之称为“番薯”。

    陈氏引进番薯之事,其实不是什么秘密,早在明朝人徐光启《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等书上均有论及。

    番薯传入中土之后,显示出其适应力强,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

    加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故能很快向内地传播。

    本朝立国之前,还是前朝末年,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

    彼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松江华亭县的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华亭,随之向江苏传播,但风水好的地方,人家不屑种植这种东西,只有一些山区,土地种植的收成不好,改种番薯之后,却收成颇佳。

    故而将这个番邦之物,写入了他的《农政全书》,这在中原士大夫里,可是很少见的事情。

    而陈振龙的五世孙陈川桂,在本朝立国初年,把番薯引种到浙江,他的儿子陈世元带着几位晚辈远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广泛宣传,劝种番薯。

    据老太太说,陈世元在山东胶州古镇传授种植番薯的时候,亲自整地育秧,剪蔓扦插,到秋天收获,得薯尤多,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在那个朝代更迭的时期,粮食都是军队的第一目标,平民百姓想要填饱肚子,难啊!

    番薯既高产,还不为人所知,所以大家偷偷地种植。

    这么一个小小的番薯,在华北地区便很快推广开来。

    只是这个东西毕竟不是粮食,又是海外之物,种植的人有,但是大面积种植的没有,大家都是吃个新鲜,还真没人重视过这个番薯,只知道这东西不挑地,还能在饥荒的时候,帮人度过难关。

    毕竟番薯的嫩芽尖儿都能炒了吃,根茎还能结那么多,大家都当储备粮,种一些留种。

    如今陈氏一族已经在山西太原那里落地生根,那里土地减薄,种植番薯却能获得丰收。

    “这个东西因为是个新的玩意儿,推广了多少年,大家也只是当做灾荒之年的救济粮看待,而不是年年岁岁都种植这玩意儿。”老太太道:“再说了,咱们这儿有白薯,这番薯,可没几个人认,哪怕产量高于白薯也一样。”

    “这东西,还有吗?”温润晃了晃手里头的番薯。

    “没了,送来的两百斤我都吃了。”老太太一摊手:“在娘家的时候想这个东西,沙地里种植的番薯特别好吃,比在这边的更好一些,于是娘家每年中秋节礼的时候,就会给老太婆送来二百斤,全当解馋了。”

    一听说这里没有了,温润又道:“那么,山西太原那里肯定有了?”

    “肯定有啊,太原城外还有陈家村,那里是陈氏一族的居住地,他们为了祖上的遗训,一直有种植这个番薯,家里倒是从来没有缺过这个东西。”老太太道:“如果大人要去的话,可以直接去山西太原城西城门五里外的陈家村,上千口子人呢。”

    就像温润说的那样,太原身为山西的府城,又是古城,那里的人可不少,五里外的陈家村,一听这地段就知道,是个风水宝地。

    温润立刻就决定:“绕路去山西!”

    “好。”王珺立刻就同意了。

    他们原来走的是一条直线的回京路线,如果走山西的话,是要绕半个圈出来,不过他们时间充裕,去一趟山西太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况山西也有驻军,去巡视一番,也说得过去。

    因为山西的驻军,是当年先帝的亲军!

    一直非常受到优待,不过老卒们脾气倔,不想在京城安享荣华富贵,有那么一群人就想守在老家过日子,于是被派回了山西太原那里戍边。

    太原那边的外围就是边疆了。

    而他们本来是要走南昌武汉,从郑州直奔保定府,然后入京即可。

    但是他们走武汉之后,要从郑州去太原,然后再奔保定府入京城。

    他们俩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但是跟来的官员不行了:“不跟太子殿下说一声的吗?”

    “放心吧,太子殿下一定会同意的,这可是一个好东西。”温润美滋滋的不得了:“回头大家都有功劳,都有功劳!但是这第一个大功劳,是陈氏的,第二大功劳,是年纪老迈,且出嫁多年的老太太的,还不忘祖宗之德,一直在推荐这番薯给人们,第三是漕帮。”

    温润特意看了漕帮众人一眼:“这是你们老夫人给你们带来的好处,有了这个功劳,不说你们荣华富贵吧,可也能保证漕帮的安全,起码百八十年的,没人敢找你们的麻烦。”

    “这怎么好意思呢?”范沈帮主挠了挠头:“那我大舅舅他们,不会有什么事情吧?”

    舅舅家对他挺好的,可不能因为这个害了他们。

    “不会,他们会得到朝廷的嘉奖,而你有了这么一个娘舅家,也是你的福气啊!”温润乐呵呵的道:“范沈帮主,恭喜了!”

    有了这么一个舅舅家,范沈帮主不说平步青云,可也绝对不怕人欺负了。

    作者闲话:

    这个故事是江湖编的,借鉴了一些番薯的传说,不过番薯的确是一位姓陈的人带回来的,而且的确是很好吃,嘿嘿嘿……

    第589章 回京之路:山西

    范沈帮主高兴地不得了:“同喜,同喜!”

    虽然不知道这玩意儿有什么了不起的,可他看温润这么说,觉得有门儿!

    于是也十分的积极。

    温润给他想了个办法:“你要是担心的话,这样,如今的知府人不错,我再给你调来同知和知州,以后这可是知府,起码能先安稳个十几二十年的,加上一些功劳,你这漕帮就稳当了,不过事先跟你说好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你都收拾了吧,别等朝廷动手,到时候,我也帮不了你。”

    真的朝廷动手了,温润虽然不会袖手旁观,可想要帮忙,也帮不上什么忙了。

    “知道知道,明白明白!”范沈帮主忙不迭的点头。

    温润又给两位夫人送上了带来的礼物,给老夫人的就是一整套赤金镶嵌了白珍珠的头面,华丽又好看,而且很适合老夫人戴。

    给帮主夫人的是一整套的赤金镶嵌翡翠的头面,华丽的同时,也很有格调。

    另外,温润还送了帮主夫人一整套的四书五经,是最新的版本,上面的批注,是当朝名宿大儒庄世鑫的手笔。

    这老爷子已经八十高龄,颐养天年了,他亲手批注的东西,有市无价。

    多少学子,每日捧着自己的杰作,在他老人家的府门前转悠,希望能得到他老人家的指点,可惜,因为老爷子年纪大了,庄家怕他累着,一般都是让老爷子的孙辈出面,接待那些学子们,老爷子自己是不行了,每日带着小玄孙,到是挺开心。

    这一套书籍,是老爷子闲来无事写的,被庄家作为贺礼,送给了温雅士。

    温润珍而重之,如今送给这位帮主夫人,同样是对漕帮的看重之意。

    “大人有心了。”果然,这位帮主夫人,江南富商之女,十分的欢喜。

    因为温润得到了老夫人和帮主夫人的欢心,俩女眷说什么都要留他们在这里住一夜:“这中午吃了点随便的东西,晚上可得好好吃一顿,给你尝尝,老妇人十六年前埋下的女儿红酒。”

    “一来这里就埋下了吗?”温润瞪大了眼睛,没听说这位老夫人有个十六岁的女儿啊?

    江南人家的习惯,都是生女儿埋米酒在自家院子里,等女儿出嫁的时候,挖出来请宾客们喝掉,这就是女儿红了。

    “是啊,当年是想着,如果能有个女儿就好了。”老太太有点犯愁:“可惜没那个福分。”

    温润想,这可能是个悲伤的故事,他就不问了。

    老太太瞬间又精神了:“不过酒是好酒,放心的喝吧,不醉人。”

    可不是么,米酒的确不醉人。

    而且放了十六年的好酒,滋味好的不得了。

    晚饭就没中午那么大众化了,他们吃到了漕帮的特色菜。

    漕帮全鱼宴!

    “一般人可吃不到我们老夫人的手艺。”

    “老嫂子多少年不下厨了。”

    一群老人美滋滋的等饭,顺便跟温润聊天:“一会儿多吃点,好东西啊!”

    “我也吃过全鱼宴,但是没吃过漕帮的全鱼宴,有什么不同吗?”温润好奇啊!

    他前世东北人,今生江南人,两个地点天差地别,但都有全鱼宴。

    就是菜色不同而已,但都是做鱼么。

    但是这里方便啊,山下就是玉环河,那么大,据说还挺深。

    吃饭的时候,好么,饭桌子上都快摆不下了。

    鲤鱼三献、家常鲫鱼、梅花草鱼、大鱼甩子、松鼠鲤鱼、芙蓉鲤鱼、湖水煮鱼、清蒸银边鱼、干炸柳根、葱花鲤鱼、金狮鲤鱼、普酥鱼、鸳鸯鱼卷、煎焖白鱼、拌生虾、拌生鱼片……你还别说,这里的鱼做法还真多,而且多数都是用的鲤鱼,第一是鲤鱼个头大,出菜啊,第二就是对温润他们一行人的尊重。

    鲤同“礼”的发音。

    “好吃,好吃!”温润举着筷子吃的嘴巴鼓鼓的样子,王珺给他挑鱼刺儿,他自己更是一手筷子一手勺子,那大鱼甩子,是一大盘的鱼籽,这个时候能吃到鱼籽,简直是梦幻一般,尤其是这鱼籽,里面还包括鱼泡在内,用大酱炖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一般来说,这种鱼籽不在鱼腹内,炖的时候,都会炖的散落,可这个没散,都是一块一块的,连着鱼泡在内,炖成了一大盘子出来,放上葱花香菜的,又加了一点辛辣调味料进去,大酱的厚重,十分美好的遮住了那点辛辣之后的苦涩,吃起来,酥酥麻麻又满口鱼香。

    温润一口菜,一口饭,吃的简直是停不下来啦!

    “你也吃。”就看王珺忙活他了,自己都没吃两口。

    “你吃饱了我再吃,你吃鱼不太麻利。”王珺是怕温润鱼刺卡嗓子。

    “不会的,我都这么大了。”温润有点不好意思,他吃鱼还可以,但是太小的鱼,他吃着就不爱吐刺儿,觉得自己牙口好,将鱼rou和鱼刺儿一起咀嚼碎了咽下去就行了。

    “嗯,你吃。”王珺还是在照顾他。

    等温润吃的肚皮滴溜儿圆,王珺才开始吃饭,这次换温润给他夹菜了,他不会挑鱼刺儿,但是他吃过所有的菜,知道哪个好吃,哪个是什么口味。

    王珺吃饭比起温润来,粗野了很多。

    温润说大鱼甩子好吃,他就干脆盛了一大碗的米饭,然后把大鱼甩子这道菜,放到了米饭上,拌几下,西里呼噜的吃了好几口:“吃挺好吃,下饭。”

    温润抹了把脸,给他碗里头夹了好几个鸳鸯鱼卷:“这个也好吃。”

    管他粗野不粗野,反正最后吃饱了。

    他们被安排在客房那边过夜,本来范沈帮主他都打算好了,请几个青楼头牌的清倌人来,喝点小酒助助兴,万一有看上的,他也咬牙舍财,赎身了送给这些官老爷们。

    结果他这打算跟夫人一提,帮主夫人就指着一直形影不离的温润跟王珺道:“你觉得,送了人过去,这两位能不能打死你?”

    说的范沈帮主一缩脖子:“那其他人呢?”

    “其他人你送了有什么用?水道将军据说家里的夫人是个母老虎,别说什么侍妾了,就连通房大丫鬟都没有,家里三子二女都是夫人亲生的,而且钦差大人不点头,他们手下的敢收礼?纳人?”帮主夫人白了他一眼:“他们敢吗?少浪费钱财,给他们别安排什么人了,找几个弟子照顾一下就行了,正常睡觉去,别瞎折腾,马屁拍不成,当心你拍马腿上。”

    于是这位堂堂的漕帮大帮主,只好灰溜溜的派弟子去伺候这些大爷们的洗漱,然后就没然后了。

    没有趁夜色送什么名妓美人,娇俏艳婢之类的,连偷偷送钱都没有,老实的睡了一觉的众人,还觉得他挺识相的呢。

    要知道,王大将军最初,在京城扬名立万的事情,就是他们家有个思过院,不论送什么人进去,都往里头一塞,死活就看天命啦。

    谁管你是漂亮还是英俊啊?而且还会被人记恨。

    所以老实点吧!

    第二天吃了早饭,他们才告辞离去,临走的时候,老夫人写了一封家信,交给了温润:“大人如果方便,就带一封信给陈氏一族的族长,好歹我是他亲姑母。”

    虽然许久没有回娘家了,但是跟娘家的消息一直没有断。

    温润接了信件:“是,一定帮您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