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在线阅读 - 第288节

第288节

    婉儿靠在她身上问道:“师父,明日我也能去看凌烟阁画像吗?”

    姜沃点头:“明儿师父单独带你和令月去。”

    今日的功臣图入阁,除了太子外,安定公主李曜初,周王李显也都会在场共见。

    只有殷王(去岁刚封的)李旦和太平公主李令月年纪还小,帝后恐孩子受不住暑热与人多,不让他们今日随行。

    姜沃便准备明日端午带婉儿入宫,再带上太平一起去看平阳昭公主的画像。

    *

    这一日,典仪隆重,鼓乐声煊。

    因今日图形凌烟的位功臣,都是以军功入阁,故鼓乐用的是带有鼓吹兵戈之声的《神功破陈之乐》。

    此乐改自先帝的《秦王破阵乐》,武舞亦按照先帝当年亲手绘制的《破阵武图》,武阵变方退。

    据说江夏王李道宗还特意亲自去太常寺指点了一下军阵变换——在他毕生心愿达成,入凌烟阁的大日子,他可不想太常乐人出错。

    武舞完毕,一圣又令太常乐人再献文舞《功成庆善之乐》。虽说本朝凌烟阁这第一回 丹青图入阁,并无宰辅文臣,但先奏功成乐,也算是勉励吉庆之意。

    典仪行过,文武之乐后,皇帝明显精神恹然起来。

    尚药局奉御斗胆上前请陛下回與。

    于是接下来一圣只命宦官如常宣了端午赏赐百官的诏书,就带着子女离开。

    百官也按次退去——

    虽说今日在京百官皆入宫观其礼,但凌烟阁内面积有限,其实除了宰辅们和几位尚书能跟着一圣入内,品以下官员就要站到台阶下头去了,五品外的朝臣更是只能看到凌烟阁的楼阁顶。

    这还多亏了凌烟阁是一层小楼,一层悬功臣图,一层设祭祀天地的祭器。若是单层的,估计连屋舍都不到,纯粹来晒太阳。

    姜沃也是打这样的年代走过来的——她刚开始入朝的时候,每年新岁元日大朝会,都是在广场上冻上一两个时辰候着,等到大年初一群臣给皇帝拜完年才能散,那时候就只有宰辅们入内读贺新岁表。

    自然,今朝,她随帝后入凌烟阁内,看清了阎立本所作的平阳昭公主画像。

    明铠戎装。

    下以浓墨书以姓名——

    平阳昭公主,李风耀。

    哪怕是皇帝,因是晚辈,也只是知道姑母的名讳,并不知当年公主的名讳起自何处。

    但姜沃看到这个名字时,立时想起了《左传》中的话。

    “风——为天于土上,山也。”*

    “耀——光远而自她有耀者也!”*

    是风生于天地,眴焕激熛,如飞腾烈火;亦是巍峨青山,出则安邦定国;更是光于世上,虽远,而长耀后人!

    **

    这一日,姜沃依旧来与平阳昭公主倾讲些心事。

    不过不是在凌烟阁的画像前。

    在阎立本的正式画像替换掉公主的旧日画像后,姜沃去向一圣求了昭公主那一张【渭水军容图】。

    此时这幅画就安挂在袁天罡从前的屋中。

    因年岁久远,为保护画作,将作监已小心翼翼用绫绢将画重新装裱过一回。又特意给了姜沃一套专门用来拂去画上灰尘的‘马尾丝拂尘’与‘驱虫防潮’的诸色药包。

    姜沃想,以后大概还是得努力做下透明玻璃。还是用玻璃框罩起来更加保险。

    袁师父的屋子,一向是姜沃最安心的所在。

    她在竹席上盘膝而坐,转着手上的道家流珠,仰头轻声与平阳昭公主说起她近来最大的心态转变。

    关于太子。

    *

    姜沃心中万语千言,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是将手里的八十一枚珠子都转过一遍,才开口。

    “公主你知道鸵鸟吗?沙漠里常见的一种大鸟,

    在遇到敌人追击的时候,鸵鸟有时候会选择把头扎在沙子里。”

    “许多人都有鸵鸟情结。”

    “在面对困难、压力的时候,哪怕心知肚明一味逃避,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会带来更多的问题。但……有时候还是忍不住想要先逃避下,不去想,就仿佛纠结烦难暂时不存在。”

    之前有句很流行的话是什么来着:逃避可耻但有用。

    姜沃笑了笑。

    其实在太子李弘事上,她一直就有点鸵鸟心态。

    这几年,她越来越发现,李弘自不是她心目中的君王继承人。

    可是,姜沃总想永远跟她的君王保持步调一致。

    皇帝不是一天炼成的。现在的媚娘,已经握住了许多权力,也绝不会主动放下这些权力,更会如泰山封禅一般,去追求相应的地位和荣耀,不会后退。

    但在子嗣事上,媚娘此时对这个嫡长子,哪怕觉得失望,却也未至放弃的地步。

    父母痴心无外如是。

    因而姜沃在面对东宫,有时候就难免有些鸵鸟心态。

    然而现在……

    “公主,我做不成鸵鸟了。”

    不过,不是为了李敬玄之事。

    是为了曜初。

    或者说,是为了太子做出的,与曜初,与每个公主乃至女子有关的决定。

    **

    十日前,曜初忽然从宫中回到了姜宅。

    姜沃从尚书省回到家中时,听闻曜初回来了还有些讶然:晨起两人是一起入皇城的,曜初还说今日留在宫里陪母后。

    怎么忽然回来了。

    姜沃换过衣裳去曜初院中。才进院门,就见夏日黄昏中,曜初坐在窗边,手里拿了一卷书。

    曜初已然是十岁的少女。

    而姜沃当年遇到媚娘时,两人也不过十四岁。

    那一瞬间,真宛如时光倒流。

    *

    姜沃是进门后,才发现曜初根本没在看书,而是在发呆,且神情中少见的带着深重沉郁之色。

    “曜初?”

    听到她的声音,曜初才转头,看清姜沃的一瞬间,她忽然落泪:“姨母……”

    姜沃极少见曜初哭,就走过去坐下来,取走她手里的书,等她诉说委屈。

    原来还是要从平阳昭公主说起。

    因昭公主入凌烟阁之事,曜初自然也了解了更多这位姑祖母的生平事。

    她知道了一事——平阳昭公主当年,与公主驸马,已故谯国公柴绍,是‘各置幕府’,各自领军。

    所谓幕府,并非后来的倭国体制。最早其实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战国时候的门客制度。

    后来汉代,就有了明确的‘开府’一说。而在军中,幕府大多是指将帅出征时候,包括智囊团在内的指挥机关。

    平阳昭公主带兵打仗的时候,自有幕府。

    后来公主虽留在长安城内不出,手下虽无将领,但到底保留了幕府的建制。也算是她与其余公主不同的一点特权。

    毕竟,大唐其余的公主,出宫后虽然也号称住在‘公主府’,但其实,公主与皇子不同,是没有正式‘开府’资格的。

    公主自有食邑没错,但公主府邸内下属的官僚,只有替她管理食邑的‘邑司’,里面最高也只有一个七品官,然后两个八品九品官,来为公主料理食邑田庄钱财之事。

    但皇子封王后可不一样,是能够正式置幕府的。

    下属有‘国令’、‘大农’等数十官员,帮着封王的皇子料理各种府邸事以及封地事。准确来说,唐朝并不会把一块土地直接划给皇子,但皇子封王后,身上一般都担着一地‘都督’的官职。

    正如当今皇帝未登基前,不但是晋王,还是‘并州都督’。若非先帝不舍得儿子去封地上,而是让李勣大将军代领并州,按照常规流程,晋王就该去并州把一地事儿担起来的。

    故而皇子有幕府,而公主无。

    曜初一直觉得此事颇为不公。

    公主怎么不能置幕府?旁的不说,公主府上除了食邑财产事,难道没有诸多事务需要料理?

    而且置幕府才能有正式的兵卫官职,曜初身边打小就跟着几个女亲卫,曜初自觉得等自己开府后,得给这些人相应的官职才行。

    只是此时的曜初早不是幼年,想要什么就去跟疼爱她的父皇母后要的稚子。

    她对朝局已然有了自己的判断——

    父皇圣躬不安,且如今夏日尤甚,她不愿为此事多去打扰父皇。而母后……曜初已然明白,母后代父皇理政的许多难处。

    公主置幕府这种有违旧例的事情,如果她去求母后,母后肯定也会为她想法子。但想必母后又要受不少朝臣非议。

    于是曜初来到了东宫,寻太子哥哥——如果太子先提出此奏为公主加幕府,皇后只需顺理成章通过,那母后处就不会那么难了。

    因年龄相当,曜初与太子兄妹关系一直不错。曜初也就直接与兄长说了此事。

    太子当时就颔首表示,会与东宫属臣商议下,令其写一写奏疏。

    然而次日曜初再欢欢喜喜去寻兄长的时候,太子便带着歉然对她道:“此事与礼实在不合。”

    并给她看了东宫属臣的不少奏疏。

    “女在内,男在外,男女有别,中外斯隔,岂可相滥哉!”[1]

    “幕府者,丈夫之职,非妇人之事!”[1]

    其实跟着姨母长大,曜初看过不少奏疏。但之前从没有一封奏疏,让她觉得这样烫,烫到她眼中与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