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26节
天幕前有些从刚才的重磅炸弹中清醒过来的人神情复杂的注视着这个生命演化世界树。在听到了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之后,再看看这个,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呢。贞观群臣:... 李世民幽幽道: 朕觉得还是朝政比较适合我,这生物不太适合我。他连“我”字都冒出来了。 而底下的一半臣子们心有戚戚焉的点点头,还是让他们去处理朝政吧,为什么要在这里思索人到底是不是由猿猴演变而来呢? 只有孙思邈点点头: “一气化三清,很合理。” 他学生默默的看了他一眼,又默默的在心里咆哮:……接受得这么快才很不合理吧?!师父不会是已经疯了吧? 李时珍幽幽道: “这奇怪的生物也太多了吧?” 比他在野外考察的时候见过所有奇怪的生物都多。 看来,自己还是跑得不够远啊! 【他还认为就像是从鲫鱼变成金鱼一样,物种会因为人为的选择,和自然的环境变化而变异,并且优胜劣汰,那些适应了环境产生了自身进化的个体才能最终存活下来。】 在刮着狂风的海岛上,达尔文找到了一些昆虫。 这些昆虫很奇怪,它们往往没有齐全的翅膀,有的翅膀显得非常的狭小,有的甚至根本没有翅膀。 达尔文陷入到了思索之中,他央求船只在这里多停留几天,好让他再观察得久一些。 晚上的时候他在笔记本上记下自己的猜测: “我猜测,这些昆虫正是为了抵御狂风,它们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进化掉了自己的翅膀,这才能保证它们在这座海岛上生存下来。 镜头一转,来到了现代。 科研人员在一个深深的洞xue潭水里找到了一些鱼,将它们带回了实验室。 这些鱼不像是正常的鱼类,它们没有大而突出的眼睛,反倒如同一条细缝,有的连眼睛都没有。科研人员对着录音笔道: “我们认为,因为一直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漫长的黑暗中生活,所以它们逐渐失去了自己的 眼睛。但是我们惊奇的发现,它们进化出了一种新的功能,它们的鱼线和鱼鳍可以感知水流,定位猎物,躲避危险。 安虎是宋朝时期的一个猎人,靠打猎为生。 他住的地方山峰林立,又有水,他对附近的山林熟悉得就像是回家一样。看到这里他激动得站了起来: “我在山里面的一个深洞里见过这种鱼!” 那是一个有着几里深的溶洞,里面有着潭水,这种没有眼睛的鱼就生活在那里。他还以为这鱼是传说中的神仙鱼,当时很恭谨的又把它给放了回去,还叩了几个头。 原来这就是进化吗? 而赵过也正在和孙小羊聊: “那之前仙画所说的水稻杂交育种,是不是也是一种进化,人为的进化? 很多人也都回忆起来自己生活中曾经见到过的一些现象,忽然觉得这个说法貌似也有些道理。但是,这也不能说人就是猿进化来的吧?! …… 【另外,当然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人和猿有着共同的祖先!】天幕前的大家心神一震。 来了,来了,它来了! 【人猿共祖论其实并不是由达尔文第一个提出来的,而是由他的朋友托马斯·赫青黎提出来的。赫胥黎在自己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中将人类与灵长类动物的身体构造做了详细的对比,然后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观点,那就是人是由古代的类人猿进化而来。】 【达尔文自己的《物种起源》里更详细的论述了这个观点。】 【当时的西方最流行的是神创世人说,达尔文的这一观点发表出来后,教会当然不干,你这是要造反啊?不过那时候的教会权力已经没那么大了,不能像烧死塞尔维特和布鲁诺一样再烧死赫胥黎和达尔文,只能举行一些会议和辩论会。】 在严肃的环形会议堂内,主教们坐于高位,而出席的赫胥黎坐在中间。无数牧师和教徒坐在位置上俯视于他。当然,也有支持他的科学派人员,声势并不比教会差。 赫青黎正在朗声陈述着自己的观点。 而主教却时不时的打断他: “按照达尔文的理论,一切生物都起源于某种古老的菌类,或者是你们所说的细胞,那意思就是我们和蘑菇之间有着某种血缘关系? 赫胥黎皱 起眉: 主教大人,不能这样理解,这两个在完成分化后其实已经是完全不同的物种。 主教露出嘲讽的笑容,根本不听他的: “请问,按照他的关于人是从猴子传下来的信念,那么跟猴子发生关系的究竟是你的祖父一方,还是祖母一方?”1 会议堂发出哄然大笑。 赫胥黎虽然生气,依然在解释: “事实上,这是一个漫长的上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的演变过程……” 天幕前也有人因为主教的那句粗俗问话而嗤笑出声。 他站主教! 但也有一些人逐渐从之前的震惊和晕乎之中清醒了过来。 他们更期待看到后世对这个理论提出来的证据——他们甚至都没有发现,在经过仙画的熏陶后,在他们心中已经开始重视“证据”。 要知道,之前接受什么程朱理学和心学还有各种学说的时候,他们可没考虑过这一点。从这一点来看,或许这就是进步。 …… 【不管教会如何生气,属于他们的时代显然已经过去了。虽然一开始受到质疑,但在经过数十年的讨论后,大多数人都接受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当然了,在那个时候,这还只是个猜想。达尔文在自己的书里面很谨慎的用了很多“我猜测”“我怀疑”这样的字眼。并且他自己都有许多得不到答案的疑问。】 【而进入到近现代后,世界各地很多猿人的化石佐证了他的观点。】能人、元谋猿人、北京猿人、爪哇直立猿人..…等等。这些猿人的复原面容介于人和猿之间,眉脊骨和嘴唇都非常的突出,牙齿也很大。 【现在被广泛认知的一个人类起源说的观点是,人猿分离最早从非洲开始,再由非洲迁徙到世界各地,然后在不同地域的不同环境里经过几百万年的漫长时光,逐渐演化成为了不同的人种。】 由古猿,慢慢再到会直立行走,再到学会了使用简单的石头工具,再到身上的毛发渐渐褪去;再到使用了精致的工具,甚至是电锯;最后……蹲到了电脑面前。这就是网络上现在恶搞的人类进化演示图。 “还真的是很像!”有人失声喊出来。 所有人都知道他说的是那些猿人的化石。 他们面面相觑,忍不住舔了舔因为震惊和紧张变 得干燥的嘴唇: 还真是由猿猴变来的啊?证据摆在这里,不由得人不相信。 民间一个耍猴的百戏伶人看了看自己随身带着的猴,面色为难: “我以后莫不是还得叫你一声大兄弟? 想了想,他扔出一个果子: 大兄弟,看在咱们都有一个祖先的份上,给你吃好点儿。 宋朝。 钱乙忽然激动的站了起来,吓了周围友人们一大跳。 “我想起来了!”钱乙道, “我想起来了,之前曾经有一户人家,诞下了奇怪的胎儿,邀我前去出诊。那孩童竟然浑身覆盖了黑色的毛发,甚至还有着短短的尾巴! 众人都吸了口凉气。 钱乙的眼睛越来越亮: 如今想来,这正是猿猴的形貌特征。这莫不就是……返祖?! 【在他之后,生物学也衍生出了古人类生物学以及古生物生物学的分支,专门研究物种的起源。】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人提出了更多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猜想,比如人类是由海猿进化而来,人类是由鱼进化而来甚至是人类是由外星来的等等等等,但目前人猿说发掘出来的证据更多。在没有一种可以权威到压倒一切的新学说出来之前,还是人猿共祖说听上去更靠谱一些。】 【《物种起源》也成为了传统的描述性生物学的巅峰。】 【起初描述植物动物的外观,再到描述内里的结构,再到描述组成动物植物的细胞,然后这一切又集成为了描述生命最初的《物种起源》。】 【描述性生物学也因此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接替它的是实验性生物学。】 【而实验性生物学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人和不得不提到的实验,那就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而孟德尔,也和达尔文产生过那么一丢丢的交集。】 第84章 生物学,农学和医学的地基(五) 李时珍看着自己手上的这本《本草纲目》,眼里泛起笑容。 他写这本书的时候纯粹只是为了收集各地的药材,却没想到误打误撞的让自己成为了一名博物学家,也让这本书成为了描述性生物学中的一本经典。 看着从最初像自己只能描述外在的形态,再到最后甚至可以描述细胞,描述进化,仿佛觉得自己也参与进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他对自己身边的儿子说: 即使是现在死去,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他儿子惊惶的道:“您一定能长命百岁。”李时珍淡笑摇头。 这一刻也有无数的书生和大夫背起了行囊,准备外出也去描绘和描述华夏的大好河山和飞鸟走兽。 赵匡胤在宫中和赵普说: “接受了自己是由猿猴变来的之后,这仙画后续再说出什么言论,朕都不会觉得吃惊了。 赵普笑道: “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说不定千万年后,这水底的鱼龙还真认识字了。”1 而和自然漫长的变化相比,人的一生是多么短暂。 君臣看个进化论,竟然也生出了无限的惆怅。 大部分人则已经从人猿共祖论的震惊中走了出来,在猜测孟德尔和达尔文到底有什么联系。 【我们说了,物种起源其实是达尔文当时的一个猜想,他自己都有着许多不能解释的疑问。】达尔文正在给自己的好友赫胥黎写信: “遗传的定理绝大部分依旧未知。没有人能够说明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中的相同特性,或在不同物种中的相同特性,为什么有时候能够遗传,而有时候不能;为什么孩子能回复其祖父母甚至更遥远的祖先的某项特征……2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躺在他的书桌上或者杂物间里的某封信件里。】镜头转移到达尔文书房里无数的信件。这些信件有的打开了,有的还依然完整如新。 【因为拥有这个答案的孟德尔曾经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里面阐述了自己的理论。但up主怀疑达尔文可能都没拆开来看,因为那时候他的《物种起源》招来了大量的反对和攻讦,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写信来骂他。】 讲到这里的时候,天幕前响起了善意的笑声。 有人嘀咕道: “要是我能知道他的住址,我都想写 信去骂他了!”给他们造成多大的精神冲击! 也有人笑: 要我是达尔文,我也不会拆开看的。何必给自己平添不愉快。唐朝。 武则天想起一事: “我曾见过与西域胡商通婚之人,诞下来的儿女全和咱们并无二样,但是到了孙子辈的时候,却有和胡商一样的蓝眼睛。 之前不以为意,但现在想一想,的确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太平显然也见过: “这生物学竟然还能解释这样的事情?倒是有趣。如果不是我日常繁忙,或可学习一二。 武则天瞥她一眼: “你就是懒。这样吧,婉儿正在筹备女校,你不妨去帮帮她。”太平大喜,欣然领命。 她和婉儿交情颇深,一起做事正合她意。 而且,女校这件事听上去似乎小,做成了未必不能引起大波浪。明朝。 儒学家,光头学士李贽正在和泰州学派的王艮论道,没想到仙画就开启了,一群人索性停下来看仙画 李贽眸光一闪,感慨道: “那些人啊猿啊的暂且不管,我倒是佩服他们的探究精神。似乎到处充满了为什么,简直有着十万个为什么。 师承王阳明的王艮点头: 不错。或许这就是之前仙画提的不要迷信权威。此乃格物至理。 “另外,学术风气也颇为礼贤下士,平民可以给皇家学会写信。”另一人总结。 现在让民间一普通的秀才给国子监写信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