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顺治之路在线阅读 - 第102节

第102节

    顺治十一年的时候,海盗数量还不是很多,约莫几百人,也就有三五拨比较重要的窝点,而现在,海盗大大小小的有了两百来窝,人数飙升至上万,其中大部分是外来的。有日本、朝鲜、暹罗等等地方,甚至还有偏远的欧洲人,偏偏他们语言不通,然后很有默契的选择了官话来作为他们的官方语言,让福临又好气又好笑。

    海盗做的是无本生意,风险大收益大,再加上他们可以高价走私军火,有些做大了的海盗船上都配备了先进的火炮,而商船也都情愿出高价请海军来护卫,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大清的官方商船海盗们是不敢惹的,纷纷跑去劫一些小点的商船,或者是其他国家的民间商队,也有被俘虏的,便很自豪的宣称自己是大清人士。大清皇帝的护短天下人皆知,闹得葡萄牙荷兰这种国家也不敢随便杀,统统往福临跟前送。

    大清人……高塞看着这帮肤色各异甚至连眼珠都有着不同颜色的海盗们深深的郁卒了:大清目前为止只有一个混血儿好不好?你们要不要这么明目张胆的冒充大清人士?你们的籍册呢?你们的身份文书呢?统统都没有,还好意思自称大清人!

    可是,有容乃大,对外来人口要客气,这是儒家思想的良好传统。高塞还是上了折子,让皇帝来做最后决定。福临倒是很爽快:他们想做大清人士,行啊,大清随时欢迎大家。不过,既然做了大清子民,那就要遵守大清的法律,海盗是要砍头滴。

    这帮海盗最终还是丢了性命,这让其他做海盗的不满了。大清的官话很难学的,他们辛辛苦苦的学来,还不就是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如今这棵大树用实际行动表示自己是靠不住的,还亲手杀了这么多兄弟,反了丫的!

    顺治二十五年六月,东海海盗头领苏阿豹带领手下一千五百人攻打琉球,琉球吃紧,向大清求助。福临派海军将领李海领兵出征,解救琉球,如果能顺便将苏阿豹的老窝端掉最好。

    李海就是陈永华带来的一个将领,本名叫做李二狗,陈永华以海为名,给了他一个能上得了台面的名字。他母亲是怀着孕的时候被海盗掳走的,他出生在海盗窝里,一直被呼来喝去,直到一次海盗内讧的时候,他才趁乱带着母亲逃到台湾,做了一名普通的水兵。之后他凭借着自身的本领,又遇到了知人善用的陈永华,才一步步的爬到现在的地位。

    李海对海盗有一种天然的痛恨,驾驶着最先进的战船,从金门出发,迎击苏阿豹的海盗军团。而皇帝的这次行为却得到了大力赞同,保护从属国不受海盗侵扰,这才是泱泱大国该做的事情。

    与此同时,吴三桂在缅甸称帝了,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定都仰光,并将仰光改名为应天府,耿精忠和尚可喜都被封为一字齐肩王。他特地派了使臣,向福临表示愿意世代作为大清的从属国,大家当一辈子的好朋友。

    朝廷分为两派。一方表示支持吴三桂,这不就是变相的让大清“万国来朝”么?再说,吴三桂占领了其他的地方,这也是弘扬大清国威嘛。另一方认为,吴三桂的行为实在太不道德,侵略了其他国家,还大大咧咧的称帝,皇帝应该予以唾弃,不能这么纵容下去。

    两方开始拉锯战,谁都说不赢谁。福临只是说了几句话,就把这场争端给压了下去。

    “缅甸心挂前明,吴三桂征讨又有何错?缅甸王后代体弱,吴三桂替他主持大局,又有何错?如今缅甸永为大清从属,年年进贡代代称臣,又有何错?”

    皇帝是站在吴三桂那一边的。这个事实让反对派们都傻了眼,不过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准备在未来的日子里潜移默化的将皇帝给影响回来。至于现在,福临派了专人去缅甸,庆贺吴三桂称帝,还同意了他的从属国请求。

    理藩院已经忙不过来了。现在的对外事务越来越多,原本的理藩院只是对着蒙古各部落以及周围的一些从属国,现在要面对远在欧洲的诸国,还有奥斯曼帝国,沙俄等,人手捉襟见拙。福临很干脆的成立了外交部,让高塞全权负责,顺便还把景额塞了进去,让他跟着学习。

    景额每天被各种不同的语言搞得头昏脑胀。现在欧洲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和法语,英语也有了一席之地,当然,更多的是土耳其语,这些弯弯曲曲像蚯蚓一样的字母,让景额恨不得重新躲到娘胎里去。仁娜心疼儿子,不停的给他送点心送汤水,珊瑚很自然的跑过去蹭吃蹭喝,然后发现了自己的语言天分。

    教导景额法语的是一名传教士,他惊讶的发现了一个天才公主。珊瑚和景额不同,她只是顺便旁听,很快就能用法语说一些日常交流和对话,偏偏一个字都不会写。就这种速度已经让传教士很是高兴了,当即跑去向皇帝请示,想要将珊瑚公主也收做徒弟。

    福临根本没有什么女孩子要养在深闺的看法,问过珊瑚的看法后,答应了她一起学语言的要求,顺便答应她,如果她能学好了,就可以去外交部工作,专门接待使臣的家眷。

    作者有话要说:

    一个泱泱大国的皇帝变了,绝对会影响到世界局势的。吴三桂在这里得到了心心念念的皇位,会善终的。

    第一百零九章

    顺治二十五年秋,李海大获全胜,将苏阿豹的海盗窝点给剿了以外,还顺手端了几个小团伙,将海盗多年的积蓄统统搬了回来,抢了个盆满钵满。

    福临是个手松的,当即赏赐了不少给李海以及他的海军们,让人看着格外眼红。李海更是发了财,他们本身就抢了许多好东西了,再加上皇帝赏的,一个个都成了高富帅。皇帝还允许他们衣锦还乡,虽然他们中许多都没有父母了,可家乡还在啊,父老还在啊,以前的穷小子因为做了海军,这么光鲜亮丽的一炫耀,顿时改变了老百姓“好男不当兵”的看法。

    不得不说,福临当政的时候,军饷还是挺高的,其实也就是因为国家富有。海路也好,陆路也好,都需要不少人来护卫,镖局生意空前好了起来,自然也有了许多纠纷。福临便在兵部下面设立了一个部门,专门管理镖局的,全国的正规镖局都要经过考试,拿到证件才能行走。而镖局的镖师每年都要集中培训一段时间,锻炼他们的拳脚,免得辜负了客户的托付。

    这自然又是很大的一笔收入。朝臣们对皇帝层出不穷的赚钱法子已经麻木了,不管怎么说,能弄出钱来是好事,更何况皇帝并没有与民争利,也没有不停的去修建行宫之类的,更没有说是让哪个宠妃的亲戚占着高位耀武扬威,最多就是对多尔博更偏爱一些,对一个皇帝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因此,福临的提议只要不那么过分,通常情况下朝臣们都表示赞同。提高军饷,严打军队,也是这么贯彻下来的。

    军队一直是个苦地方。当年在福临的影响下,多尔衮也是用的强硬的方法来进行管理,那个时候的八旗也是能打能抗的,吃苦耐劳。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旗的战斗力渐渐减弱,反而是以汉人为主的绿营军以及火器营显露了出来。

    火器的控制非常严格,毕竟这玩意儿的杀伤力太大,体积又小,藏在靴筒里谁也看不见。满人是少数民族,刚刚出了火器这种东西的时候,宗室联名上书,不允许汉人沾上一星半点。在这种事情上福临很少和宗室作对,也就答应了下来。可八旗中的孩子有不少腰间别一把火枪,然后到外面去耀武扬威,甚至还有用火枪打死人的事件发生。福临大怒,想要下手整治,偏偏这些人又都是沾亲带故的,没有办法要他们的命。福临干脆试运行了后世的征兵行为,并出台了一个严格的火器管理制度,凡是私用火器打架斗殴的一律严格处理。一开始,宗室们还不乐意,福临直接将商路的股份分了一些给他们,还分得不均匀,他们的注意力顿时被商路拉了过去,没有多余的心思去管火器的事情。

    经过十几年的时间,火器的管理也好,征兵也好,一切都似乎慢慢走上正轨,但军队的问题又出现了。

    以前的军队,都是用吃空饷之类的法子来捞钱,现在也有,花招却多了许多。皇帝重视军队建设,武官的地位高了不少,来钱的路子也多。福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但将刀子动到军队上,无疑又是一件难度巨大的事情。

    “表哥,你都好几天没有好好的休息了。”仁娜缓步走到他身后,轻轻的给他按着太阳xue,“朝廷的事情忙不完的,你的身子才是最重要的。”

    福临拍拍她的手,叹道:“事情太多而已。放心,我有分寸。”

    仁娜看着丈夫发辫中的丝丝白色,心里一酸,眼圈便红了,又怕被发现,偷偷的拭去了泪珠。夫妻这么久,福临不用转身就能知道自家皇后的小动作,无奈的笑了笑:“你啊,这么大年纪了,还像个孩子。”

    仁娜瘪了瘪嘴:“在别人面前,我可是一国之后,很有威严呢。”

    福临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来,抱了抱她,笑道:“朕听你的,陪朕出去转转。”

    秋天的御花园到处都是金黄的颜色,衬着碧蓝的天,倒是让人心旷神怡。福临慢慢的走着,仁娜在一旁絮絮叨叨:“科尔沁这个时候都该下雪了。其实这种天气,若是出去打猎倒是极好的,多尔博和大阿哥就出去跑了好几次马了。大阿哥尤其看中了多尔博的那头叫做飞雷的猎鹰,想着法子的问他要,甚至闹到二阿哥那里去了,现在他们兄弟两个合起伙来捉弄多尔博,那孩子每次见到我都要抱怨,偏偏他还是长辈。”

    那一头猎鹰,是多尔衮的。福临记得非常清楚。那时候多尔衮猫冬,他为了哄他出门,便命人四处寻了上好的猎鹰,野性未驯便拿来献宝。多尔衮最是喜欢这种东西,精神立刻就来了,要亲自将猎鹰驯服,还不小心被撩了一翅膀,半边脸都是青的。他当时很生气,就想把这头鹰拔毛炖了,多尔衮却在一旁哈哈大笑,说他越大越像小孩子了。

    现在,叔父不在了。福临只觉得心底一阵酸痛,满目的美景也失去了颜色。他长长的叹出一口气:“去慈宁宫吧,把几个孩子都叫上,今天就陪额娘用饭。”

    福临口中的“孩子们”,除了自己的几个以外,还包括了多尔博,尽管在大清人眼里,多尔博已经到了可以成婚的年纪。福临并没有什么“食无言”的规矩,布木布泰又慈爱,在他们面前孩子们都还挺轻松,多尔博当即向皇帝告状,说福全总是抢他的东西,福全又忙着反驳,几个孩子叽叽喳喳的挺热闹,说来说去,便聊到景额的差事上了。

    景额立刻开始抱怨。本来他倒做得挺好,只是身边有个对照体。珊瑚是学语言的天才,不管是法语还是土耳其语,都学得飞快,现在已经能和外来的使臣简单对话了,这么一来,景额顿时被比成了渣渣,他无论如何都不能面对自己比不上meimei的事实,经常自顾自的郁闷。

    福临哈哈大笑:“朕的女儿就是厉害。你若是愿意,朕便在外交部给你留个位置,让你也可以为国效力。”

    珊瑚的眼睛顿时亮了,立刻扑到福临身边:“阿玛,君无戏言啊!”

    “不错,君无戏言!”

    布木布泰嗔怪道:“皇帝,休要胡闹。珊瑚都十二了,是个大姑娘,没两年也该出嫁了。这些年你纵着她去学这学那,却偏偏不学女工,这么大了连个荷包都做不好。很应该磨磨她的性子,让她好好的学学女孩子该做的。”

    听到“嫁人”的话,珊瑚先是红了脸,等听下去之后,连害臊都忘记了,小声道:“阿玛答应了我的,阿玛君无戏言......”

    福临最不能见宝贝女儿露出这种委屈的模样了,立刻开始护短:“珊瑚还小呢,朕哪里舍得将她这么早嫁人。再说了,许多外国使臣是带着内眷过来的,都不会官话,总不能让官员接待吧?珊瑚身份又高,还能干,正好她出面。”

    布木布泰叹气:“行,都听皇帝的。你啊,就是惯她吧,看能惯出个什么来!”

    珊瑚开心了,几个男孩子心里却不爽起来。虽然永干和雅莉齐也长大了,可在福全和景额的心里,只有珊瑚才是他们的小meimei。现在,这个一直跟在他们后面玩耍的小尾巴居然长大了,还能干了,皇阿玛还要给她在朝廷中留位置,太过分了,太不把我们兄弟放在眼里了!

    几个孩子商量商量,很想做一番大事业出来。正好此时李海的军队衣锦还乡归来,民间和朝廷都对海军充满了好奇。正好有一个商队要从天津卫出海,请了海军护卫,多尔博脑子一热,拉着福临决定要一起偷偷的投军。

    两个孩子计划很是周全。先是说出去玩,然后甩开了护卫,换了衣服,将钱贴身藏了,然后把脸擦黑,跑去商队说要打下手。他们营养好,个子高,力气也大,商队正是缺少人手的时候,两个孩子成功的混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