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顺治之路在线阅读 - 第75节

第75节

    筒子们新年快乐啊,新的一年里,祝所有看文的有爱妹子们大胸细腰,想啥有啥!

    另外,明年开始,我的工作有所调动,白天会很忙很忙,只有晚上有时间写文,更新可能会稍微晚一点了,筒子们一定要继续支持哦!

    第七十四章

    十二月,福临再次宣召洪承畴,希望他能担任五省经略的职位,洪承畴苦苦推辞,以年老体衰为名,表示不愿意,同时推荐金之俊。见洪承畴的须发几乎全白,福临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任命金之俊,但要求洪承畴起一个参谋的作用。

    接着,岳乐因为处理漕帮事务有功,升为亲王,同时皇后又赏了不少东西给岳乐的福晋那拉氏,并允许她可以随时进宫找自己说话。这是相当大的恩宠了,一时间那拉氏在京里的贵妇人之间地位直线上升,在家说话也挺直了腰板。福临得知后,无奈的笑了笑:自家皇后做正室之友做上瘾了。那拉氏在安亲王府远不如侧福晋乌云珠受宠,这是京里贵妇圈公开的秘密,只是岳乐面子功夫做得好,也没有宠妾灭妻,初一十五还是去福晋那里的,那拉氏也有一个儿子,御史们才没有将火烧到他身上。皇后这次明目张胆的给那拉氏撑腰,岳乐也只好多偏向福晋那里一点,安亲王府的内宅争斗中,那拉氏第一次赢过了乌云珠。

    吴三桂、赵布泰、罗讬等加强了对四川、广西和贵州的控制,福临又封来投降的明朝桂王的将领孙可望为义王。这个义王似乎起了一个榜样的作用,很快,谭新传等人也纷纷来投降。远在海外的高塞和常舒又有书信送到,他们到了好望角,发现那是个非常繁荣的地方,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种,甚至还有中国人。他们认为,好望角是一个好地方,现在这个好地方被荷兰人控制了,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建议大清也可以和荷兰好好的谈谈,在好望角分一杯羹,绝对稳赚不赔。工部也有好消息传来。之前满族骑兵与明朝作战的时候,有一种叫做“炮车”的东西是非常让满人头疼的。现在福临要求重现炮车,工部拆了库存的一些车子和大炮,到现在终于研发成功,每辆炮车上有大型佛郎机炮一门,小型佛郎机炮两门,可以组成车阵。在这种火力之下,骑兵也得不到太大的便宜。

    福临发现,佛郎机炮比红夷大炮在作战中能起到的作用更强。佛郎机是一种后填装的火炮,后膛用的是金属外壳,射击的时候临时安装在火炮后端,发射一次换一个后膛,而且是定量装药,不怕炸膛。而红夷大炮每次发射后,填装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和骑兵正面作战,炮还没有填完呢,骑兵就到了眼前了。而且红夷大炮容易炸膛,填充需要专业的人才,培养一个炮兵需要很大的功夫。

    皇太极曾经封存了一个火器库,福临在打算发展火器的时候亲自去看过,并对这种佛郎机炮赞赏不已。明朝的佛郎机各种规格都有,从上千斤的到一百来斤的,甚至还有几十斤的小火炮,和几斤重的小枪。满洲的长处是骑兵,这种小火枪对骑兵来说实在是太合适了,每个火枪配几枚子铳,冲锋的时候,可以轮流射击,就算子铳用完了也没关系,倒过来就是一件铁打的兵器,能砸人的脑袋。

    只是,经过战乱,有一些佛郎机炮的技术失传,福临命工部重赏,希望能招揽来之前的工匠。现在的炮车装备的佛郎机都是一百来斤的,属于轻型的了,福临表示很满意,希望能够再接再厉,最好能够复原当年的散弹炮和开花弹炮。另外,孔有德、耿继茂曾经带过来许多铸炮的技术,但在赢了前明后,皇太极将这些技术弃之不用,就连多尔衮也对火炮不安,他认为骑兵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兵种。如果不是福临,估计这些技术就该一直沉睡下去了。

    郑成功的投降,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技术,例如三桅炮船。李茂敏对造船简直是走火入魔了,在看到这种炮船后,立刻上报皇帝,包袱款款去了台湾,希望能够学会制造方法。因为福临保证大清的炮船永远不会对着自家百姓,郑成功也没有藏私,便让李茂敏在自己的地盘上学习。李茂敏连年也不愿意回京城过了,派人捎了一封书信,告诉皇帝自己的进度。福临看着书信,想象着这种“树三桅,主桅高四丈,船长二十丈,舱五层,船面设楼高如城,可容三百人,配备千斤佛郎机四十门,红夷大炮八门”的炮船,仿佛看见了好望角和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也看见了无数的黄金白银往中国不断的涌入。

    福临并不知道,在他做着强国梦的同时,北方的某个日益强大的邻居也做着从大清捞一把的美梦。

    自从伊凡三世父子兼并了俄罗斯诸侯,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后,沙俄一直野心勃勃的想要扩张。在占领了东是西伯利亚之后,将眼光落在了黑龙江地区。

    顺治九年的时候,以哈巴罗夫为首的所谓“远征队”就跑到了黑龙江,闯入赫哲族居住的乌扎拉村。不得不说,当时的沙俄很是坐井观天,也就两百来号人,在他们眼里已经是相当相当多了,结果,被清军和当地居民一起,打死打伤八十多人,哈巴罗夫重伤。现在,他们又想要来捞好处了,这次他们的胃口很大,想要整个黑龙江。

    顺治十年的时候,宁古塔设立昂邦章京,沙尔虎达为首任章京,增派三百兵力,并与赫哲族、费雅喀族等一起共同抗击沙俄。但是力量依然薄弱,因此朝鲜曾经协助作战,用火枪共同击退了沙俄的攻击。在那之后,沙俄逃到胡玛尔城堡,和清军玩起了游击战,一玩就是许多年。

    顺治十四年的冬天特别冷。以斯捷潘诺夫为首的沙俄哥萨克人决定再抢一把,好度过寒冬。他们先派出少量人马,换上当地人的服装,侦察到沙尔虎达的军队不在附近的时候,倾巢而出,将一个赫哲族的村子抢劫一空,杀死所有男人,将女人抢到城堡,又烧光了他们的房子。

    赫哲族怒了,他们世代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哪里能容忍外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如此放肆,纷纷跑去找沙尔虎达,要求他派兵为自己出气。沙尔虎达有些为难。他的人手少,又临近过年,他知道这个时候朝廷一般是不会动兵戈的。于是,他先安抚了这些赫哲族人,派兵巡逻,一方面又派人送信去京城,希望朝廷能够再派些兵马过来,让他可以将斯捷潘诺夫一行人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确实,临近过年了,朝廷并没有打算大动兵戈,因此,南明的永历皇帝朱由榔也大大轻松了一把。

    自从在广东肇庆称帝后,永历皇帝一直不是那么的顺。一开始,他和朱聿的绍武政权为了争所谓的正统地位大动干戈,互相攻击,结果被清军捡了个便宜,绍武政权被消灭,朱由榔自己也被逼着逃亡广西,颠沛流离。

    于是,他便和农民军一起抗清,和李自成的余部合作。一开始,他们是得到了些胜利的,可是清军居然不怕道路遥远,运来了火炮,对着桂林一通乱轰,直接轰开了桂林的大门,将李自成的余部郝摇旗给赶了出去。然后,清军还很不要脸的散发谣言,说李自成的余部只是为了借助朱由榔的力量,想要光复大顺朝,并指出永历政权的几个重要的胜仗都是农民军打下来的,可见永历政权若是没有农民军就不可能有胜利。

    不得不说,这个谣言是很有用的。对农民军而言,那个总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朱由榔又没有用,又爱摆架子,多讨厌啊;对朱由榔而言,农民军的主力都是农民耶,地位低微,给他们一个卖命的机会都是看得起他们,他们居然还敢要政治权力,还敢对自己指手画脚,简直是反了!

    于是,他们也顾不上和清军打仗了,自己先内斗吧。清军自然会捞便宜,将他们刚刚打下的一些地方一一收回。

    因此,过年的时候清军没有动作,让朱由榔终于可以喘息一下。可是,这并不意味着福临忘记了他,新研发出的佛郎机炮正想找个地方试验一下用法。此时,沙尔虎达的求援信刚好送到,福临一下子兴奋了:要试验新炮,用沙俄练手岂不是比打南明更好?因此,他派济度率领五门佛郎机百斤大炮,三架炮车,领兵五百,正月十六出兵黑龙江。

    五百……济度嘴角抽搐了一下,五百人,在他眼里根本就不算什么,只是,父亲济尔哈朗的遗愿就是要平反,济度一心想要弄出点战功来。于是,在五百人之外,他又点了大约两百家丁,一起往宁古塔而去。

    可以给沙俄点颜色看看了,福临很是高兴,只是很快,他便开心不起来了:太后布木布泰重病昏迷。

    太后的病来得突然。过年的时候,几个孩子环绕在她身边,珊瑚公主更是腻在她身上撒娇撒痴,而顺格格又诊出了一个多月的身孕,布木布泰心花怒放。而心情一好,胃口就好,她晚上便多用了一些,半夜都睡不着,谁都没有惊动,起床坐了一会儿,这一下就着了凉。本来只是有些头晕咳嗽,喝两剂药就好了,偏偏布木布泰觉得过年的时候吃药不吉利,仗着平时保养得好,想着挺一挺就没事了,结果,病得愈发严重,晕了过去。

    太后重病,自然是国之大事。太医院正副院首恨不得在慈宁宫驻扎,福临天天早晚请安,除了养胎的顺格格外,皇后和其余几个格格每天都守在太后床前,送汤送药的伺候。多尔衮也着急得不行,总是找各种借口入宫探病,只可惜有皇后等人在,他怎么都不可能亲自到慈宁宫探望,只是从福临口中得知太后的情况。

    无奈,病去如抽丝,宋院首虽然用脑袋保证太后不会有事,布木布泰的病还是好得很慢。一直到月底,她依旧只能躺在床上,只是精神稍微好了一些而已。多尔衮终于忍不住了,直接很无赖的向皇帝表示,如果皇帝不把自己的女人们调开,他就闯进去。

    福临被耍赖皮的叔父惊呆了,立刻扯了个理由,让皇后带着几个格格去坤宁宫带带孩子,放多尔衮进了慈宁宫,自己反而笑了——都说老小孩老小孩,果然人的年纪越大,心态就越小吗?就连自家英勇全能的叔父,也逃不开这个人生规律啊。

    作者有话要说:

    佛郎机炮真的是打击骑兵的利器啊。明朝的时候还有开花弹,就是散弹,不管是造船业还是火器,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讽刺的是,清末的时候,李鸿章还要出钱向洋人买开花弹。

    所以,康师傅只是大力发展了中央集权,但在对外关系和国内科技发展上,根本就是个倒退。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说他是千古一帝,在我看来,千古一帝是秦始皇。

    第75章 黑龙大胜

    济度到达宁古塔的时候,已经开春了,而宁古塔依旧是冰封三尺。沙尔虎达对济度的到来表示了高度的欢迎,当地赫哲族的族人们见为自己报仇的队伍来了,也不顾严寒,杀猪宰羊的迎接。烈酒、肥rou、泼辣的美女,这些都赤/裸/裸的刺激了兵士们的雄心,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赫哲族期盼已久的英雄,特地来拯救他们的。

    济度毕竟老成点,在群情激动想要立刻开战的时候,先稳定了一下军心,与沙尔虎达了解沙俄的情况。

    沙尔虎达一肚子的苦水终于找到了吐的机会。斯捷潘诺夫狡猾狡猾的,不真刀真枪的干,总是打游击,这里的村落又多,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人的下个目标在哪里。而他们的老巢是胡玛尔城堡,沙尔虎达也想过将他们的老巢给端了,结果哥萨克人火器厉害,守住城堡制高点,直接可以把清兵当靶子打。

    火器?济度的耳朵捕捉到了这两个字,立刻一拍大腿,怕什么,不是比火器吗,咱们也有!沙尔虎达乐呆了。之前看济度兵中几辆车,蒙着红布,他也在猜想是不是火炮,可红夷大炮他见过,尺寸不是这么小的,便一直抓耳挠腮的猜到底是什么呢。

    济度当众表演了一下,轰的一声,两人抱的大树就这么倒下去了两棵,砸得地上雪花四溅,看得众人目瞪口呆。就连济度本人,也是傻了一下。他只以为沉重的红夷大炮是厉害的,不想这种小炮都这么强。有了强大的火力支持,他的豪情立刻就升了上来,大喝一声:“好男儿们,要不要去找沙俄蛮子报仇!”

    “要!”

    赫哲族人不说了,就连清军都振臂高呼,一行人决定,今晚好好休息,第二天一早,就兵发胡玛尔陈堡,给沙俄人好看!

    哥萨克人最近也挺倒霉的。沙尔虎达的几百兵日夜不休的轮班巡逻,他们也没有办法玩大的,只能小打小闹,不过也抢了不少东西回来,熬到春天没有问题。抢来的东西耗费得就是快,酒rou吃腻了,女人玩腻了,一帮子正在讨论下一步去哪个村子抢呢,城堡顶的哨兵大声喊道:“博格达军队,有博格达的军队来了!”

    又是沙尔虎达吗?斯捷潘诺夫无所谓的耸耸肩:“又来讨打。看来博格达的皇帝还不知道我们火器的厉害。”

    哥萨克人立刻各就各位,端起火枪,占据了城堡的各个有利位置,拉起吊桥,严阵以待,准备再一次拿清军练枪法。不料,清军居然在他们的射程之外停下来了,然后为首的将领一声令下,清军四散开来,将城堡团团围住。

    这是在干嘛?哥萨克人不理解了。没错,这样火枪确实射不中他们,可他们也对自己没有办法啊,距离这么远,清军的骑兵也到不了城下啊。

    正在纳闷中,哥萨克人发现,清军摆好阵营后,从后面推出一辆辆的小车来,红布揭开,露出黑洞洞的炮口。

    别开玩笑了。斯捷潘诺夫本来吊在半空中的心扑通一下回到了原位,这种小炮有什么用,估计都打不过护城河吧?那些哥萨克士兵也发现了这点,一个个的放声大笑,还夹杂着侮辱的语言,顺着风飘出好远。

    赫哲族人和沙俄是语言相通的,自然能听懂他们说的什么,也大声的叫骂起来,似乎在比谁的嗓门大。沙尔虎达捂住耳朵,不耐烦的道:“都嚷嚷什么,直接放炮,让他们知道知道咱们的厉害!”

    济度早就跃跃欲试,当即下令开炮。几驾火炮齐鸣,哥萨克人彻底的傻了眼。

    不带这么欺负人的!明明这么小的炮口,怎么距离能这么的远?开玩笑呢吧!在轰轰的炮声中,哥萨克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哭爹喊娘。那小小的石头城堡根本不能承受佛郎机炮弹的威力,几下子就开始摇摇欲坠了。

    斯捷潘诺夫当机立断:撤!城堡里的财宝不要了,抢来的女人不要了,保住性命要紧。无奈,清军和赫哲族人磨刀霍霍的等着呢。当他们好不容易逃过了火炮的攻击后,大刀无情的向他们的脑袋上砍去。他们只好往松花江上逃,去抢自己的船。济度不紧不慢的催动炮车跟在后面,追着他们打。这实在太欺负人了,哥萨克人的船本来就不够结实,被打沉了好几艘,士兵们纷纷落水。春寒料峭的,一个个的都冻成了冰坨子。

    这一仗,连同斯捷潘诺夫在内,沙俄被击毙三百四十人,俘虏十二人,炸毁沙俄船十一艘,只有少数水性好又有耐力的士兵,才能从水路逃跑。而清军这里,只有两名士兵阵亡,十几人受伤,简直可以忽略不计。